据北京大学官网“现任领导人”栏目更新信息,宁奇、董志勇、张进三位1969年出生的学者曾担任北京大学副校长。
公开简历显示,宁奇曾担任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委副书记、党委书记、院长。
2021年9月,宁奇在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2021级本科生迎新典礼上发表讲话——“发现和创造‘价值’是我们人生的命题”,并与新生分享了关于“价值”的几点思考。首先,我们心中要有一个“价值权衡”的标尺,因为我们学习的专业、从事的研究并不容易“变现”,但同时也可能是无价的财富。其次,“价值感”的获得往往与“使命感”紧密相连。职业的价值往往植根于它来自哪里以及它将扮演什么角色。第三,价值最大化往往不能靠单打独斗来实现,而必须依靠集体力量的加持。最后,价值考量还有一个重要标准,就是如何创造价值,创造不平凡。
值得注意的是,宁奇是教育部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俄语分委会副主任、《中国俄语教学》杂志副主编。 2018年10月19日,俄罗斯联邦独联体事务局、俄罗斯侨胞和国际人文合作署在北京俄罗斯文化中心举行荣誉奖章颁发仪式,表彰为中俄文化教育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学者。交流与合作。宁奇荣获其颁发的“友谊合作”荣誉奖章。这是该中心自2011年成立以来首次向北京高校俄语专家颁发俄罗斯国家奖。
宁奇简历
宁琪,女,汉族,1969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文学博士,教授。北京大学副校长兼党委组织部部长。
曾任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党委书记、外国语学院院长。
第八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外语学科评估组委员、秘书长,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俄语分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俄语教学》杂志副主编;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外语教学研究分会副理事长;中国俄语东欧中亚学会副会长、中国俄语东欧中亚学会俄语教学与研究分会会长;欧美校友会苏联分会副会长等
董志勇曾任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
2020年初,当COVID-19疫情爆发时,时任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的董志勇写信给所有经济学院的学生:我们将与每个人同甘共苦、同舟共济。其他。关于疫情检测,他告诫同学们:首先要秉持听、明、求真精神。作为经济学院的学生,不仅要“守住自己”,不造谣、不信、不传播;还要“济世”,帮助更多的人端正心态,明辨是非,在信息铺天盖地的时代依靠大海。 ,共同克服困难。其次,要锻造一颗博学之心、缜密之心、明悟之心。最后,我们必须持感恩、敬畏、慈悲心。
董志勇简历
董志勇,男,汉族,1969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经济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副校长,兼任秘书长、经济学院院长。
1988年至1992年在中国人民大学数学专业学习,获应用数学学士学位; 1996年至1998年在英国剑桥大学学习,获经济学硕士(Mphil.); 2003年获得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博士学位(PhD.)。
1992年至1996年在中国人民大学任助教; 1997年至2005年,历任中国人民大学团委副书记、党办校办副主任、网络信息管理中心主任、经数实验班项目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5年至今,历任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助理、副院长、教务部主任、经济学院党委书记、院长经济学院.
《经济科学》主编、教育部经济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第八届学科评估组成员、中国归国华侨联合会常委、第九届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名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张进是我国纳米碳材料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他曾表示,“研究碳材料,就是专心把这件事做到极致,探索纳米碳材料领域的核心技术,是我作为一名科研人员的使命。”
1988年,张进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兰州大学近代物理系放射化学专业,并在那里完成了本科、硕士、博士学业。张晋在兰州大学与北京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生攻读期间,在导师北京大学李胡林教授、刘忠范教授的高层指导下开展科研工作。毕业后,张晋前往英国利兹大学继续博士后研究。 2000年回国后,张晋加入北京大学,踏上了“用科研手段为祖国腾飞筑梦”的道路。
张进告诉记者,从出国第一天起,他就决心回国创业。 “英国的生活环境不错,但缺乏归属感,英国绅士的生活太悠闲了,喝完早茶、下午茶,我就有点不舒服了。”之所以选择北大,是因为张晋认为她是中国的“第一”。有了“唯一”,也是距离实现梦想最近的地方。 “北大有百年的文化和积淀,有独特而优秀的学术风格。作为一名北大学子,我们要胸怀祖国,作为一名科研人员,我们要传承一批批优秀的精神。”秉持匠心精神、潜心科研的北大科学家们,希望能够陪伴北大不断成长、不断进步。”
张晋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