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作为现代科学技术最重要的基础之一,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依然充满活力,其相关技术自然也是当下热门学科和专业。为了培养更多高层次信息技术人才,国内工科院校大多开设了相关学科,包括“四大工科”、“七大国防学院”或“两电一邮”等,他们的相关学科有很大的优势。
就综合实力而言,“两电一岗”肯定不如清北、“华东五校”等院校,但在信息技术领域,其学科实力可以与这些国内顶尖学校抗衡。
那么,“两邮件一邮件”在信息技术学科中有何优势呢?
两封电子邮件和一封电子邮件
为信息科技而生
信息技术包罗万象,包括电子、计算机、通信、自动化等细分领域。也是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工程”的重要支撑。国内许多高校都设立了信息技术相关学科和专业,包括理工学院和综合学院,以及专门针对信息技术的“专科”学院。
有多所大学在信息技术相关学科方面具有显着优势。综合性大学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理工科实力类大学包括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南大学等。还有一类是自办院校以信息技术学科为基础。典型代表是“四邮四电”。
电子科技大学
所谓“邮电四所”,是指北京邮电大学、南京邮电大学、重庆邮电大学、重庆邮电大学等四所以信息技术和通信为特色的“邮电大学”。西安邮电大学.这四所院校要么是整合多所大学信息技术优势学科创建的,要么是有着深厚的历史。他们是新中国成立前为抗战培养优秀通讯人才而成立的,所以实力雄厚。
“四电”是指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技术,这是在这两所大学的对口协助下建立的。这四所院校均擅长电子信息学科,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一直处于相关学科和专业领域的领先地位。
不过,这八家机构的实力却相差甚远。综合来看,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实力最为突出。因此,我国习惯上将它们统称为“两电一岗”。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两邮件一信”领路
电子科技大学是中国为数不多的没有“地名”的大学之一,但由于其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所以通常可以简称为“成都”。多年来,成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简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一直情投意合。关于这两所大学谁更有资格被冠以“民族品牌”电子科技大学的称号,长期以来一直存在争议。到底谁对谁错,还得从两所大学的办学历史和学科实力说起。
西电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931年诞生于江西瑞金的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无线电学校,专门为我党培养无线电人才。后来学校几经搬迁,直到1958年才迁至西安。 1960年,学校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电讯工程学院,又称“习军电讯”,并列入“国家重点大学”名单。 1966年,学校转为地方建制,更名为西北电讯工程学院。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历史沿革
相比之下,成电的成立“虽然起步晚,但起点更高”。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原名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它成立于1956年9月,由交通大学电讯工程系、华南工学院电讯系、南京工学院无线电系整合而成。作为新中国第一所无线电大学,成都大学继承了三所大学在信息技术领域的优势学科资源,1960年被列为“国家重点大学”。
改革开放后,国内高校进入新一轮调整。西电和成都都想更名为“电子科技大学”,于是赶紧向国家教委申请更名。后来成都电子科技牵头,获准更名为“电子科技大学”,那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只能成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原成都电信工程学院
北京邮电大学的发展历史与成都理工大学如出一辙。 1955年,国家在天津大学电讯系和重庆大学电气工程系电话电报通信专业的基础上组建了北京邮电学院。北京邮电大学是新中国第一所邮电高等院校。在无线电、通信等领域实力雄厚。 1960年被列为“国家重点大学”。此后,学校办学实力不断提高,1993年正式更名为北京邮电大学。
可见,“两邮件一邮件”在信息技术领域的优势有着深厚的历史根源。在发展过程中,三所学校都毫无悬念地成功入选“211工程”和“双一流”工程,但只有成都大学入选“985工程”。
事实上,成都电气和西电电气之间的实力并没有明显的差距。甚至可以说,各有所长。西电电气也有能力争取进入“985工程”。但由于“985大学”名额有限,除北京、上海外,国内其他城市仅有两所“985大学”(湖南长沙有3所,其中国立工业大学)。国防技术学院是一所军事院校)。西安名校众多,其中有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这两所“985院校”,所以西电很遗憾没有入选。
即便如此,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和北京邮电大学的教育实力丝毫没有受到影响,在“211大学”中算得上是名列前茅。
原北京邮电学院
信息技术天花板
如今的“两电一邮”已发展成为一所以电子信息技术为核心、工程实力突出、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院校。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这三所学院的实力。
首先看学校的整体水平。
成都科技大学是“985学校”。虽然不能断定其办学水平高于“211学校”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但办学标准确实更高一个层次。同时,也会给学校的办学资源、社会声誉、学生选拔等因素带来一定的偏差。成都市现有教学科研单位和研究机构40余家,覆盖整个电子信息学科。堪称国内电子信息领域高新技术的源泉和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培养基地。
西店也不甘落后。新中国成立后,西电开创了全国电子信息领域的先河。是我国最早设立微波天线、雷达、信息论、电子对抗、电子机械等专业的大学之一。这些学科仍然是西电的强项。虽然只是“211院校”,但西电传承了红色基因,培养的学生一直广受好评。是国家重要的信息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北京邮电大学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均是“211院校”中的“顶尖”。设有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电子工程学院等19个系。它们是我国高层次信息技术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
通信抗干扰国家重点实验室
其次看科研能力。
“两封一邮件”汇聚了众多各学科的领军人物,在这里引领学科发展的最前沿。
成都电子拥有两院院士、长江学者等高层次人才360余人,其中包括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通信技术带头人李乐民院士、电磁功能材料专家邓龙江院士等来自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物理电子学领域的领军人物。刘胜刚院士等。成都打造了30多个国家级教学科研平台,包括通信抗干扰国家重点实验室、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等信息技术产业领先平台。
西电拥有电子机械工程专家段宝彦院士、微电子专家郝跃院士、力学专家郑晓京院士等国家级人才328人。西电目前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13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以及综合业务网络理论与重点实验室等81个省部级科技创新基地。技术、天线与微波技术重点实验室等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600余人,其中包括我国通信程控交换技术奠基人之一的陈俊良院士、移动通信技术专家张平院士等。北京邮电大学长期致力于建设信息通信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创建了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等数十个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平台。信息光子学与光通信重点实验室。始终紧跟信息技术学科的前沿。
天线与微波技术重点实验室
三是看学科建设。
与“信息技术”密切相关的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成为“两电子一邮件”的优势学科。
“两电一邮”均有两个学科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名单。成都大学是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和北京邮电大学都是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此外,电子科学与技术和信息与通信工程为这三个机构的一级国家重点学科。
由于第五轮学科评估结果尚未正式公布,这里以第四轮学科评估作为参考。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成都科技大学A+学科数量并列西方大学第一,其中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全部获得A+,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获得A,控制科学工程仅获得 B;西电电子科学与技术为A+,信息与通信工程为A,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为A-,控制科学与工程为B+;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为A+,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为A,电子科学与技术为A-,控制科学与工程为B-。
“两封邮件和一封邮件”的学科比较
可见,这三个机构在信息技术领域各有优势和雄厚实力。那么,您认为“两封一邮件”能算是国内信息技术领域的天花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