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简称“清华”,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一所中央直接管理、教育部与北京市政府共建的大学。跻身国家“双一流”A类、“985工程”、“211工程”,入选“2011计划”、“珠峰计划”、“强基计划”、“111计划”是九校联盟、青松联盟、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亚洲大学联盟、全球大学校长论坛、环太平洋大学联盟成员、中俄综合性大学联盟成员。清华大学被誉为“红色工程师的摇篮”。
清华大学的前身是创建于1911年的清华书院,1912年更名为清华学校。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 1937年抗战爆发后,南迁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组成国立长沙临时大学。 1938年迁至昆明,更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学校恢复或新设理科、文科、医学学科和经济管理学科,并设立研究生院和继续教育学院。 1999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合并成立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2012年,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并入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清华大学共有21个学院、59个系。现已成为一所以理、工、文学、艺术、历史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医学和交叉学科等12个专业的大学。一所多学科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大学。
据2023年11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校园面积460.19公顷,建筑面积325.76万平方米,藏书总量578.61万册;设有21个学院,59个教学部,88个本科专业;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0个,一级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63个。
任期:1911.04 – 1911.12
周子期(1869年11月17日—1923年10月21日),字子珍,单县[1](今山东省菏泽市单县)人。山县山镇牌坊街人。祖籍浙江修水。北洋政府第五任国家元首、北洋政府总理、教育总长。明代迁至成武县(原单县)孙思镇周正庄。其曾祖父周明鸾是清嘉庆恩科进士,后任广东雷州知府。其祖父周裕贵是清道光丙戌进士,后任广东雷州知府。
光绪二十年(1894年),周子期参加京兆试,科顺田乡试第二名。历任驻美国大使馆参赞、领事,外交部尤成、左成,山东省省长、民政部部长,中国银行行长、交通部部长、国家税务总局局长。陆军部长、财政部长、农业和商业部长。 1922年3月,出任代总理。 1922年6月2日,李就任总统。 10月11日,黎元洪恢复大总统职务,周恩来退出政坛。 1923年10月21日在上海病逝。
任期:1912.10 – 1913.08
唐国安(1858年10月27日(戊午年)—1913年8月22日),字国禄,字杰臣,广东省广州市象山县唐家镇(今珠海市唐家镇吉山村)人。 ) 人们)。第二批留美幼儿。清末民初外交家、教育家,清华大学创始人、首任校长。
1912年4月至1912年10月任清华学堂监事,1912年10月至1913年8月任清华学堂(清华大学前身)首任校长。唐国安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最大贡献是参与创办了清华大学。美国的“耿格兰特”教育,奠定了清华早年的基础。 1911年11月,因辛亥革命,清华书院不得不暂时关闭。1912年5月,经过唐国安的不懈努力,清华书院在新政府的支持下终于恢复。 10月,唐国安被任命为第一任校长。唐国安在担任清华大学校长期间多次扩建校园,试图用各种措施提高学生质量,提高学校档次,努力缩短学生赴美留学年限、为硕士、博士早期攻读创造条件,并提供跑路解决学校经费被截留、挪用等问题。 1913年,唐国安在担任校长期间,因积劳成疾,病逝。
任期:1913.10 – 1918.01
周亦春(1883-1958),字集美,安徽休宁人。早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后赴美国留学,就读于耶鲁大学和威斯康星大学。 1913年10月至1918年1月,周亦春担任清华大学校长时,积极推行完整人格教育,实行严格管理,改革留美学生选拔机制,提出清华大学向完整的大学,提高了清华大学的教学等方面。该领域稳步发展,清华大学的许多优良传统也在这一时期奠定。他是清华大学的创始人。后历任燕京大学代校长、国民政府工业部副部长、农林部部长、卫生部长。
任期:1918.07 – 1920.01
张玉泉(1879-1953),字长云,广东南海人。早年就读于福州英华书院、香港英皇书院、北洋大学。后来赴日本留学,在东京帝国大学攻读政治学,后退学。在日本期间,他倾向革命,追随孙中山、梁启超等人。 1901年8月,被清朝派往美国,就读于加州大学,后转入耶鲁大学。 1903年和1904年获法学学士学位和法学硕士学位,1904年攻读博士学位。 1906年被召回中国,在清政府举办的第二次欧美研究生考试中获九名之一,并被授予进士称号。后历任上海等四省市教育督察、驻日本大使馆二秘、北洋政府总统府秘书、外交部顾问等职。 1917年9月,任清华大学第一届董事会董事。 1918年4月15日,北洋政府任命张玉泉为清华学校校长; 1920年1月,张玉泉辞职,担任校长一年零七个月。任职期间,他主持成立了大学“筹备委员会”,推动大学改组,努力完善各项校务,调整学生成绩评分办法,高度重视体育,督导清华大学校园建设。四座早期建筑。后任北洋政府外交部参赞、平津警备司令部顾问、北京大学预科讲师。 1940年5月起,任政务部法制局代局长,汪伪华北政务委员会资格审查委员会委员、主任。 1953年去世。
任期:1920.09 – 1922.04
金邦正(1886-1946),字仲凡,金庆慈次子。出生于安徽省黟县玉亭镇马川村。年轻时曾就读于天津燕范孙家学校和北京税务学校。严家学堂后来改为敬业中学,即南开中学。 1909年秋,考入美国公费留学项目,进入美国康奈尔大学和李海大学,专攻林业。 1914年毕业,获林业硕士学位和理学学士学位。在此期间,他与胡适、任鸿钧、杨杏佛、郭探贤等留美学生创办“科学社”,出版《科学》月刊。 1920年出任清华学堂(清华大学前身)校长。
任期:1924.05 – 1928.01
曹云祥(1881-1937),男,汉族,号庆武。浙江嘉兴人。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赴美国留学,获哈佛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1921年任北洋政府外交部参赞。 1924年5月至1928年1月任清华学校校长。
曹云翔担任清华学校校长五年多,实现了清华从中等水平留美预科学校向完全大学转变的计划。北洋政府外交部批准《清华大学工作和组织纲要(草案)》,将清华大学改组为大学部、留美预科部、研究院三部分。大学部于1925年5月正式成立,下设17个系。这是清华大学历史发展的转折点,清华大学的教育独立和学术独立迈出了一大步。 1925年,曹云翔宣布成立“大学部”,招收清华历史上第一批本科生。他要求大学部设立中文系、社会学系、政治学系、物理学系,为清华升级为正规大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任期:1928.04 – 1928.06
文应星(1887—1968),广东新宁(今广东台山)人,是第一位毕业于西点军校的中国学生,曾任清华大学校长。 1909年毕业回国后,担任孙中山的英文秘书。后来经美国驻奉天军事顾问团艾伦少校推荐,于1921年秋前往中国东北,担任哈尔滨特警署署长。 1928年4月,任清华大学第五任校长,成为第一位担任国立大学校长的将军。此后,历任南京国民政府财政部缉私司司长、财政部税务警察总队总队长、政治局国家战地管理委员会主席等职。军委部委员、国民政府立法院立法委员。解放后赴美国,1968年逝世。
任期:1928.09 – 1931.03
罗家伦(1897年12月21日—1969年12月25日),字志熙,笔名易,浙江绍兴柯桥钱清镇江树村人,江西进贤人。他是“五四运动”的学生领袖和发起人,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
其父罗传振曾任江西进贤等县县令。他的思想比较进步。罗嘉伦年轻时受到父亲的影响。早年就读于复旦公学、北京大学,是蔡元培的学生。 1919年,在陈独秀、胡适的支持下,与傅斯年、徐彦之等创办新潮出版社,出版《新潮》月刊。同年,当选为北京学生界代表,赴上海出席全国学联成立大会,支持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期间,他亲自起草了唯一的印刷传单《北京学界全体宣言》,提出了“对外争取民族权利,对内消灭民族汉奸”的口号。
1928年8月,出任国立清华大学首任校长。罗家伦继往开来,锐意改革,对校务作出了详细而长远的规划,推动清华大学划归教育部,裁减冗员,增聘教授,调整院系,招收女生,结束旧的留美预科,关闭中国研究院。设立与各部门关联的“科研院所”;生物博物馆和学生宿舍的建设,以及国内教师地位和待遇的提高,为清华大学的后续发展创造了条件。 1930年5月,罗家伦辞去清华大学职务,后任国民党中央政治学校学术主任、教育主任、国立中央大学校长。南京大学的校训是“至诚、朴实、宏大、宏大”,由罗家伦提出。
1949年赴台,历任台湾当局领导班子“国策顾问”、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中国国民党历史学会会长、“中国国民党历史学会”会长、“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委员”等职。历任“中国笔会”、“考试院”副主任,以及“国家历史博物馆”馆长等职务。 1969年12月25日在台湾病逝,享年72岁。
任期:1931.04 – 1931.10
吴南轩(1893-1980),江苏仪征人,心理学家,曾任国立清华大学、国立复旦大学校长。 1949年赴台湾,次年受聘为马萨诸塞国际学院教授。 1966年任国立政治大学文学院院长。着有《儿童心理健康》等。
1919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同年赴美国留学。于加州大学学习教育心理学,1923年获硕士学位,1929年获教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曾在国民党中央政治学校、中央党部、考试院任职。 1931.4至1931.6任国立清华大学校长。仅仅几个月后,他就任命私人担任教务长和秘书长,并拒绝承认教授协会选举院长的做法,引发了师生的绝罚浪潮。教授们将通过决议,向教育部请求推荐另一位人才。 5月29日,吴老师退学,在北京使馆区利通宾馆设立“国立清华大学临时办公室”。后被迫离开平南,于6月5日辞职。 1940.5~1943.2 吴南轩任国立复旦大学校长。 1942年任国民党监察院监察委员、国民党监察委员会委员。 1975年退休。1980年因医治无效于台北逝世,享年87岁。
任期: 1931.12 – 1937.08, 1938.05 – 1948.05
梅贻琪(1889年12月29日—1962年5月19日),字约翰,直隶省天津府天津县(今天津市)人。其先民于明朝永乐年间由武进迁居北京,定居天津。首批耿耿助学金赴美留学学生。 1914年在美国伍斯特理工学院学习后回国。历任教师、物理系教授、清华大学院长。 1931年至1948年任清华大学校长。 1955年,他在台湾新竹创办清华原子科学研究所并担任所长。
梅贻琦在担任清华大学校长期间,树立了清华大学的形象,为清华大学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此期间,严格选聘教师,实行集体领导制度。他与叶其荪、潘光旦、陈寅恪并列为清华百年历史上的四大哲学家。
任期:1952.11——1966.06
蒋南翔(1913年9月7日—1988年5月3日)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市。 1933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于国立清华大学(现清华大学)。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主义教育家,中国青年运动杰出领袖,十一届、十二届中央委员、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1952年11月至1966年6月任清华大学校长。 1956年5月至1966年6月兼任清华大学党委书记。在此期间,他还担任北京大学党委第一书记、教育部副部长、高等教育部部长。 1977年后历任国家科委副主任、教育部部长、中央党校第一副校长、中共中央整党工作指导委员会委员。 1988年5月3日,蒋南翔在北京逝世。
任期:1978.06 – 1983.05
刘达,1911年2月出生于黑龙江省招远县。1935年考入辅仁大学汉语言文学系,同年加入东北抗日救国联合会。 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哈尔滨市市长。 1948年任东北农学院院长、中共东北农学院党委书记。后又兼任东北人民政府农林部林业管理局(1950年7月改称东北林业管理局)局长。 1955年至1955年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副部长。 1956年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工业部副部长。 1958年任东北林业大学校长、中共东北林业大学党委书记。 1963年后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党委书记、国家标准计量局局长。 1977年后任清华大学校长、党委书记。 1983年起任清华大学名誉校长。中共十二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委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委员会。 1994年4月因病去世。
任期:1983.05——1988.10
高敬德(1922年2月5日—1996年12月24日),陕西郏县人。电气工程专家、教育家,现代电能系统运行与控制新理论、新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特邀会员,清华大学原校长。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高景德毕业于国立西北工学院电机系。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6年获苏联列宁格勒加里宁工学院技术科学博士学位,成为第一位在苏联获得博士学位的中国学者。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术部委员)。
任期:1988.10——1994.01
张晓文,男,汉族,浙江宁波人,1935年10月出生,1955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7年8月参加工作。中国硅酸盐学会副理事长、学术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新型陶瓷与精细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历任化学工程系主任、理学院副院长,清华大学副校长、校长,国家教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国家教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1990年当选为国际陶瓷学院院士。
任期:1994.01 – 2003.04
王大中,男,1935年2月11日出生,河北昌黎人。 195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曾任清华大学核能技术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校长。 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953年考入清华大学学习; 195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 1970年任清华核能研究所党委常委、设计室主任; 1980年赴西德进修; 1982年获德国亚琛工业大学自然科学博士学位; 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994年任清华大学校长。 2021年11月,王大中荣获202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任期:2003.04 – 2012.01
顾秉林,1945年出生于吉林德惠,中国科学院院士,物理学家、材料科学家,清华大学原校长。
1960年至1965年就读于包头市第九中学,毕业于芜湖市第一中学; 1965年考入清华大学; 1970年大学毕业,留校工作; 1973年3月至1975年7月、1978年1月、1979年9月至11月在清华大学固体物理研究班学习。 1979年赴丹麦奥胡斯大学学习; 1982年获得博士学位; 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期限:2012.01 – 2015.03
陈吉宁,男,汉族,1964年2月出生,吉林梨树人。 1998年4月参加工作,1984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伦敦帝国学院土木工程系环境系统分析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工学博士学位。 ,教授。现任中央政府局委员、上海市政府秘书长。
期限:2015.03 – 2022.02
邱勇,男,汉族,1964年7月出生,四川容县人,1985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教授,1983年9月进入清华大学,获博士学位。 1994年7月留校任教,中国科学院院士(2013年当选),有机光电材料科学家。现任清华大学党委书记。
期限:2022.02 – 2023.12
王锡勤,男,汉族,1968年6月出生,江苏省泰县(现泰州市姜堰区)人。 1990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教授。现任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王锡钦1986年9月考入清华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1989年更名为电子工程系),1991年7月获学士学位,1991年9月保送直接攻读博士学位无需参加考试即可进入电子工程系。 1996年8月获博士学位并留校工作。曾任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党委副书记、副主任、主任,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人事处处长、人力资源开发处处长、历任校长助理、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常务副校长、书记。机构董事、党委书记等
期限:2023.12至今
李路明,1968年2月出生,研究生,工学博士,中共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副部长级),教授,神经调制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人机与环境工程研究室主任。
李路明1991年获清华大学学士学位,1996年获清华大学博士学位。1996年8月任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无损检测教研室副主任、讲师。 1998年6月晋升为副教授。 2003年5月被聘为副教授。清华大学机械系自动化研究所副所长,同年12月晋升教授; 2004年10月调任清华大学航空航天学院人机与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主任。环境工程研究所所长; 2011年4月任清华大学航空航天学院航空航天系主任; 2016年7月任清华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常务副院长; 2018年6月任清华大学航空航天学院院长; 2022年9月任清华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2023年11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2月任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
Li Luming的主要研究方向是人机和环境工程,脑性起搏器和神经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