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养卡技巧

“青岛行”后,3000多名博士缘何留下来

“青岛行”后,3000多名博士缘何留下来-  青岛热情的城市邀约,也得到了博士人才的积极回应。

“青岛真是一座令人惊喜的城市!” 8月29日上午,第十一届“百校千名医生青岛行”活动在西海岸新区拉开帷幕。经过岗位对接、政策推介、“训练营”历练等诸多事件后,北航法学博士四年级学生李晓坚定地决定在青岛“扎根”。

“通过这次博士旅行经历,我对青岛这座城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无论是产业发展前景、未来就业机会、城市的自然风光,还是年轻人才的友善,都非常吸引人。” ”李晓河告诉记者,“了解得越多,我越觉得青岛是一座宜居宜业的城市。”

和李晓一样,“百校千名博士青岛行”活动吸引了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100多所国内外重点知名大学的近千名博士生。诚邀大家来到青岛市,深度体验青岛的城市魅力。 2014年以来,“百校千名博士青岛行”活动已成功举办11届,累计吸引1万名博士来青岛培训,3000余人留青岛研修。就业创业。

100余家单位现场发布3250项人才需求

作为上届“百校千名博士行青岛”活动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启动仪式上,青岛发布了今年“博士行”活动的岗位需求目录。据介绍,本次活动发布了全市“连锁业主”企业、重点企事业单位、博士后科研平台等103家人才引进主体的3250名人才需求,涵盖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化学、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高分子、农林等多个产业链共93类岗位。

与往年相比,今年“博士行”公布的岗位要求更加多元化。其中,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分别占比29%和38%,大学、科研院所等用人单位分别占比19%和14%。尤其是不少新兴产业的“新秀”纷纷表达了对年轻高层次人才的渴求。

专注于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算法的山东极视科技有限公司今年第二次参加“博士之旅”。 “与普通校招、社会招聘相比,‘博士行’活动会提前梳理岗位供需双方的要求,让产业与人才的对接更加精准,招聘更加高效。”该公司副总经理王道林表示,公司今年希望招聘多名AIGC/大模型算法工程师、图像算法工程师。 “到目前为止,公司已与30多名‘专业匹配’的博士建立了初步联系。”

李培军是青岛聚变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总监,已连续四年参加“博士行走”活动。她所在的公司是新型显示产业链的上游公司。近年来,随着行业的蓬勃发展,人才需求量猛增。李培军表示,通过“博士之旅”,公司先后发现了10多名博士人才。这些博士在企业研发、管理等各个岗位上迅速成长,成为公司创新发展的生力军。

11年已有3​​000多名博士“留下来”

青岛优质的招聘岗位也引起了博士人才的关注。

“我这次是为了明月海草而来的。”北京工商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生冯玉琳告诉记者,她报名时看到了该公司的招聘信息。 “和我的专业很匹配,我也很看好。”企业提供的未来发展空间。”

陈梦文,四年级博士生。南京大学物理学院光学专业的一名学生向青岛聚融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投递了简历。在“博士之旅”中,对青岛当前的产业发展,特别是近年来蓬勃发展的新兴产业有了新的认识。我看到了很多机会。”陈梦文说,这次青岛之行让她发现了很多“宝地”。 “我已经向在清华、复旦等学校读博士的同学推荐了这些好职位,大家也都接受了。非常感兴趣。”

为让博士人才更深入了解青岛城市发展,今年“博士行”重点打造“探营”活动,涵盖现代海洋、虚拟现实、轨道交通等领域共22个训练营装备制造等,让博士人才对青岛的产业发展有更具体的了解。

不仅如此,今年训练营还设置了城市体验观光环节,组织参赛医生前往市南智慧湾城、市北特色街区、西海岸新区科技岛、即墨古城等新兴产业IP和热门打卡地点。让大家感受青岛的产业发展潜力和风土人情的魅力。

青岛的热情邀请也得到了博士人才的积极响应。活动现场,多家重点单位与拟就业博士、山东大学与慈恩(青岛)集成电路有限公司实习基地、同济大学与海卓动力(青岛)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签约。实习基地与其他单位达成实习协议合作意向。

青岛市公共就业人才服务中心副主任李向勇表示,“博士行”已成为青岛吸引高层次人才的一张名片,希望越来越多的医生通过“博士行”了解青岛。活动并留在青岛。

培育“爱人才、尊重人才”的城市生态

我们真诚地邀请医生做的不仅仅是“博士工作”。青岛把对人才的渴求转化为具体政策和实际行动,转化为对人才的尊重和礼遇。

在人才政策层面,青岛不断“加码”招收博士人才,投入真金白银等待有前途的年轻人。启动“人才强青年”计划、《青岛市集聚青年人才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实施博士赋能工程,不断完善支持青岛博士人才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博士生在青海落户并购买唯一商品房的,可享受一次性落户补助15万元;在青海工作的博士毕业生连续三年享受每月1200元住房补贴;对来青海工作的青海人才给予25万元落户补助,在企业工作的最高给予40万元。

不仅如此,青岛还设立了青年科技奖,对表现突出的青年科技人才给予一次性奖励;推出海洋人才发展计划、海外人才引进计划等一系列专项人才政策,其中包括海洋领域急需专业博士生。提供每人每月1500元的住房补贴,比其他领域的医生高出25元。 %;除对境内大学毕业生实行同等政策外,海外人才还可提供工资购买及支付、首付结算及购房支付、投资理财、资产变现等外汇便利服务;启动“未来之星”工程,要求引进“金种子”人才的用人单位按照每名博士1万元的标准申请培训经费,鼓励企业引进人才。

除了政策保障,青岛还不断搭建平台,努力为博士人才在青岛提供“英雄施展之地”。目前,全市共建立博士后流动站(基地)320个,国家(国家)重点实验室12个,国家创新中心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55个,市级重点实验室279个。不仅如此,还高水平布局集成电路、新型显示、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等新兴产业园区……丰富的高层次人才发展平台,为博士人才提供了机会和空间。在青岛自主创业,还有一个舞台。

除了用政策、事业留人,青岛也在不断做好用服务留人的工作。本次“博士行”期间,“青岛人才网”上线“博士公社”。这个“公社”是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根据服务类别专门打造的综合平台。集高薪优秀就业营、博士训练营、科研合作营、创业服务站、活动服务站于一体,聚焦博士人才全生命周期。人才服务。同时,围绕博士等各类人才创新创业需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还推出了“三榜两榜——创业指南”等创业资源匹配信息,促进根据自身需求匹配博士及其他类型创业者。 (记者任晓萌)(完)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卡奇财经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fhnjr.com/?p=99598

作者: 卡奇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