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
候选人公告
广西10人入选
其中,柳州2人上榜
他们是
↓↓↓
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安街乡江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杨宁
广西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特装钳工技师、首席技术专家
郑志明
今年,中宣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评选表彰第九届全国道德先进集体。模型。经过主办方严格审核,共确定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299名,其中“助人为乐”类候选人63名,“见义勇为”类候选人58名,“诚信”类候选人59名。诚信”类、“敬业奉献”类59人。 65人中,“孝敬亲人”类54人。
人民日报等媒体刊登公告和候选人事迹。其中,广西有10人入选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他们是:梁佳、赖家义、徐建本、李灵芝、杨宁、朱雪兰、郑志明、曹彦群、石慧、罗连草。
向他们致敬!
一起来看看吧——
全国助人为乐模范候选人
155 梁佳
梁佳,女,壮族,1991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隆安县镇东集中安置区建设服务中心干部。
2020年3月,她发起成立“小亮就业送”志愿服务队,推出“集中送工”就业服务模式,帮助搬迁群众实现就近就地灵活就业。共组织运送人员14.5万人,前往县各地工厂企业。农业基地务工务农累计帮助群众增收1600万元以上。
南宁市隆安县城厢镇镇东社区所辖的镇东集中安置区,是广西集中在县城内的大型搬迁安置区之一。截至2018年底,共有584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24423人告别石漠山区,搬入镇东集中安置区。但一些年龄较大、就业技能较差、习惯于务农的搬迁人员,返乡就业面临困难。
为解决问题,梁佳深入周边企业、产业基地了解就业需求,对社区就业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分类收集汇总居民就业意向。 “小亮送工”志愿服务队伍不断壮大,组建了建筑零工队、柑橘基地队、水果加工队等8个“专业工作队”。
梁佳牵头倡议在安置区设立“新时代励志救助工场”、“夕阳红幸福工场”、“无忧超市”等32个就业项目,为无法就业的劳动力提供就业服务由于照顾家人以及残疾人和老人而外出。点,通过“辅助作坊加工点+户分散加工”等形式,就地为他们提供了1000多个就业岗位。同时,发展环卫保洁员、文明引导员、市协调员等公益岗位,吸纳劳动力弱者499人。
2021年起,“小梁送工”项目获得东西部合作粤桂援助基金的资金支持。送工企业逐步向园区企业、建筑工地、家政保洁、网络直播等行业拓展,送工对象逐渐扩大。扩大到全县劳动力,为求职者和雇主提供免费服务。 2022年初,梁佳探索建立“小梁就业”就业服务平台,开发智能服务APP,为全县人民提供公益政策咨询、职业介绍、职业培训、就业发布等服务,为县内外企业提供就业机会。配套一站式个性化信息服务。
161 赖佳仪
赖家义,男,汉族,1998年12月出生,共青团员,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合浦县青年创业创新协会副秘书长。
赖家义积极参与家乡建设,充分发挥短视频自媒体影响力带动农村青年创新创业,助力家乡农副业发展和乡村整体振兴。
赖嘉义幼时父母离婚,家庭贫困。他是由祖父母抚养长大的。在国家政策的帮助下,他勤奋学习,考上了大学。 2020年,他为爷爷奶奶拍摄的一组婚纱照在网络上受到极大关注。 2021年6月大学毕业时,他已经是一名拥有数百万粉丝的短视频博主。他毅然回到家乡,想用自己的努力帮助乡亲们,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回乡创业。
从2021年9月开始,赖佳义将利用自己“网红”的身份,通过短视频、直播等方式,帮助老乡推销红薯、荔枝、鸡肉、海鸭蛋等家乡的“好东西”。 2022年,他帮助37名村民人均增收3万多元。在共青团“少年中国·秋收”公益直播助农中,赖家义抖音直播间作为全国七大示范公益活动之一,为贫困地区直播售卖农产品12万公斤。 2023年1月,第三届中国青少年年货购物节广西专场活动“青春合力振兴”上,赖佳怡的直播当天观看次数超过290万次。 2023年2月至2023年3月,他向村民销售红薯200万公斤以上,影响农户100余户,增加产值500万元以上。
赖家义关心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和教育。在他曾经任教的小学里,很多学生都是留守儿童,非常需要父母的陪伴。他一一打电话和留守儿童家长一起工作,并做出承诺,“你回来照顾孩子,我帮你直播带货。”在赖家义的号召下,已有45名家长回到了农村。他还积极开展公益宣传,作为文艺志愿者深入农村演出,为促进村校联动、关爱留守儿童健康成长而努力。
赖家谊被列入“中国好人榜”。
全国模范候选人
218 徐建本
徐建本,男,汉族,1971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半岛冬泳俱乐部副会长,北海海上搜救志愿者会长协会。
徐建本凭借自己的热情和过硬的技能,带领志愿者一次次完成险象环生的搜救行动,有效补充了政府水上应急救援力量。
徐建本的家在北海市,海岸线总长500多公里。一旦发生危险事故,当地海事部门将面临救援力量不足、缺乏专业潜水员的困难。 2014年,徐建本牵头组建了广西第一支专业海上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北海海上搜救志愿者队。 2017年,北海海上搜救志愿者协会注册成立。
2019年3月23日,载有770名乘客的“北邮25”号客轮在涠洲西角码头搁浅。接到危险电话后,徐建本立即放下碗筷,召集志愿者赶赴现场。他们冒着巨浪,下水检查船体受损情况,为搜救决策提供重要依据。当晚10时许,他带领志愿者冒险登船。经过两个小时的奋战,他终于打开舱门,将一批矿泉水、八宝粥、方便面等物资吊上船,为解决客船搁浅问题争取了足够的时间。
2021年6月27日,两名贵州游客在海边玩耍时登上灯塔,后因涨潮被困。徐建本接到电话后,立即赶赴救援。由于风浪较大,他穿着救生衣下海,多次被海浪冲回岸边。随后他改变策略,绕到更远的海滩,脱下救生衣绑在绳子上,将绳子缠在腰上,游过靠近岸边的巨浪。经过8个小时的艰难救援,他成功帮助游客脱离危险。 。
2014年以来,徐建本带领志愿者参加海上江河搜救行动521余次,出动志愿者3149人次,成功救助遇险人员246人,搜寻遇难者336人,救回失踪儿童73名。 2021年以来,他带领协会志愿者联合北海市红十字会,在学校、单位开展防溺水安全教育和应急急救教育讲座64场,受众人数约5万人次。
第226章 李灵芝
李灵芝,男,汉族,1999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桂林职业技术学院旅游与商务系教师,兼任学生管理科科员。
李灵芝冒着生命危险保护公共财产,成功阻止犯罪行为,并英勇受伤;当他在路上遇到交通事故时,他及时伸出援助之手,救助昏迷不醒的人,谱写了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李灵芝考入桂林旅游学院后,于2018年光荣参军,并于2020年退役返校。2021年8月17日凌晨,李灵芝隐约听到家中窗户传来奇怪的声音。透过窗户,他发现一名男子站在木梯上,正在用工具偷路边的电缆。他迅速跑到屋外,对木梯上的男子大喊大叫。男子从木梯上下来后,李灵芝上前抓住了他的衣服,立即拿出手机报警。男子拿出随身携带的尖刀,奋力反抗。李灵之闪躲不及,脸上被划出一道深深的伤口,鲜血肆意流淌。男子挥舞凶器,趁机挣脱,迅速逃跑。李灵芝被群众送往医院救治。他的脸部和颈部被严重抓伤。最长的伤口近14厘米,深0.3至0.5厘米。他缝了30多针,被认定为十级伤残。几天后,警方逮捕了犯罪嫌疑人。
这并不是李灵之第一次见义勇为。 2021年4月7日晚,李灵芝实习下班途中发现一辆电动车撞上护栏。客户躺在地上不省人事。他凭借在部队学到的急救知识,解救了客户,并提供了120急救。赢得了时间。 2022年1月27日,他在广西省桂林市翠竹路遇到一名因车祸昏迷的男子。他迅速采取抢救措施,将其送往医院。
李灵芝荣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不息明星典范”称号,并入选“中国好人榜”。
全国诚实守信模范候选人
317 杨宁
杨宁,女,苗族,1985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广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安桂乡江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壮族自治区。
杨宁兑现了改变家乡贫困面貌的承诺。大学毕业后,他毅然回到苗寨,带领村民发展产业,脱贫致富。他给家乡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赢得了苗寨人民的尊重和信任。
杨宁是苗寨人。 2010年,杨宁大学毕业回到家乡,家乡的贫困让她深受感动。她向奶奶和乡亲们许下诺言,一定要让家乡的人民过上好日子。她刚到村里工作时,村民人均年纯收入只有1000多元。杨宁筹集了近50万元资金,尝试发展竹子加工、高山辣椒、高山葛种植产业,但三项尝试均以失败告终。杨宁并没有退缩。她发现一个嫂子家里有一种紫黑色的香糯米。该品种独特,具有开发潜力。杨宁总结以往经验,筹集资金30万多元,发动村里60多名农民参与种植。那年秋天,香糯获得了丰收,人民每亩收入增加了两倍。
两届大学生村官任期结束后,杨宁选择留在基层。 2017年,杨宁当选为江门村委会主任,不断探索并带领村民发展种植高山水果、蔬菜、生态水稻等更高品质的产业项目,打造“苗A”等品牌“骚”、“苗阿公”,建立农产品电子商务服务中心。 2020年底,江门村94户326人成功脱贫。
经过当地干部群众的不懈努力,2023年,江门村实现年生产总值300万元以上,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5.2万元,比2022年增长22.75%。人均纯收入江门村脱贫人口增长15.04%。
杨宁荣获全国扶贫先进个人、全国三八红旗手、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等称号,并被授予“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第342章 朱雪兰
朱雪兰,女,瑶族,1971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苍梧县六堡镇山坪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朱雪兰带领村民不断做大六堡茶产业,走出一条集美丽生产、美丽生活、美丽生态于一体的乡村发展新路,兑现了她带来财富、传承工艺、发展产业的庄严承诺。
2008年秋,她当选山坪村党支部书记,承诺带领村民脱贫致富。面对山坪村“山多田多,地无三尺平”的现实,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修建一条通山路,让“茶香不怕”。曲折的山路”。她捐出自己的1亩多平地和征地补偿费6.2万元,修建了山坪村公共服务中心。 2016年,山坪村实现脱贫。
2015年,朱雪兰成立了六堡茶叶专业合作社。她公开向村民承诺,茶叶价格下跌时,绝不降低收购价格,赢得了村民的信任和好评。她说服家人开设“茶园讲堂”,免费向村民传授泡茶技艺,培训了80多名专业制茶师,近千名从业者将六堡泡茶技艺传承了下来。她帮助农民工返乡发展茶产业。全村有茶园3700余亩,村民年人均收入从2017年的7000元增加到2024年的2.6万元。
朱雪兰深入茶产业发达的地区,请教茶叶专家学者,学习如何打造茶产业链。她与村民并肩建设六堡茶展示馆,打造“山坪瑶家六堡”品牌,组建瑶族文化艺术团队,探索“茶品牌+瑶族文化+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推动六堡茶文化在继承中创新发展。在她的带领下,山坪村还带动了周边乡镇六堡茶的大规模种植。全县茶园总面积达到20.5万亩,综合产值达到81.5亿元。
朱雪兰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等称号。
全国爱岗敬业模范候选人
445 郑志明
郑志明,男,汉族,1977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广西汽车集团有限公司钳工技师、首席技术专家。
郑志明扎根汽车制造第一线,追求“一毫米之薄”的极致;敢于攻克“卡脖子”难题,填补国内技术空白;他传授自己的经验和技术,培养了一批有知识、懂技术、能创新的人才。
1997年参加工作后,郑志明立志成为一名优秀的技术人才。他利用业余时间练习锉、划、钻孔、刮、磨等基本钳工技能。他能够通过手工锉将零件尺寸控制在0.002毫米以内,手工划线和钻孔的位置误差也能控制在0.02毫米以内。 。他还自学掌握了车、刨、焊、铣等技术专业知识,逐渐成长为集加工、造型设计、安装调试为一体的全能型人才。参与设计完成的创新项目10项获得国家专利,其中8项荣获广西重工先进工艺工装优秀装备改造成果一等奖。他发明的“定心钻法”、“研锉法”等,成为钳工技能比赛获胜的绝活。
2014年,以郑志明命名的国家技能大师工作室成立。他带领团队专注于为汽车制造行业、工程机械行业等制造领域提供服务。 2017年,他主动承担起突破汽车后桥壳自动化焊接生产“卡壳”难点的重任。他带领团队从整体生产布局到各个环节的设计攻关,最终自主研发完成了国内第一条集成机器人自动焊接线。 、自动加工、自动压装等多工序复合柔性自动化机器人微车后桥壳焊接生产线。近年来,他成功带领团队完成五菱六机C50H电机总成、M20发动机生产线、P1/P3电机定子生产线的工艺改进、集团子公司五菱六机的产品升级换代,并完成新车桥和青岛工厂设计和生产。能源电驱动后桥生产线、开发G100物流车电池配置车型、完成广西首台NVH电驱动桥振动噪声检测设备等,逐步突破新能源领域技术点三电技术。截至2023年,他带领工作室完成工艺设备自主开发项目1194个,累计交付使用工艺及工程设备2291台套,直接创造经济效益超亿元。他毫无保留地将技能和经验传授给徒弟。目前,他已培养了近200名学徒,打造了一支汽车制造领域的精英团队。
郑志明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他的家庭被评为全国文明家庭。
第458章 曹彦群
曹艳群,女,瑶族,1985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生前曾任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紫阳县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委员、第一检察厅副厅长、一级检察官。
曹彦群扎根边远山区检察办案第一线,创造了办案1048件无瑕疵、零失误的优异业绩。她被同事称为“拼命三娘”。 2021年12月15日,她因劳累过度,突发心脏病,因公殉职。她当时只有36岁。
2008年,曹艳群放弃大城市学习的机会,回到家乡资源县,成为一名基层检察官。她经常加班加点、无私奉献,办理的案件数量“常年名列前茅”。在第一个孩子预产期的前一天,她还到桂林法院办案。 2017年,在一起侵害未成年人案件中,她敏锐地发现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存在风险和漏洞。她不顾怀孕的情况,反复阅读、思考案件,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检察建议。她还经常为家庭困难的未成年人支付路费、购买食物,并帮助办理转学和减免学费。
2020年,资资县梅溪镇发生一起过失致人死亡案件。由于证据不足,犯罪嫌疑人始终不认罪。公安部门请求检察院提前介入。此时,怀着二胎的曹艳群仍然和同事一起熬夜审案。调解成功后,她立即加入了另一起刑事案件。在此案中,为了寻找关键证人进行核实,她连夜开车到梅溪镇偏远地区做笔记,继续高负荷地开展工作。
2021年,刚刚休完产假的曹艳群主动请缨处理胡积压的上访问题。她和同事驱车2000多公里,前往湖南、广东等地寻找关键证人。几个月来,她约谈了50多名证人,制作了8份近600页证据的卷宗,并撰写了110多页的审查报告。在收集了大量详实的证据后,她邀请双方当事人、有关部门、人大代表、律师组织公诉听证会,还原案件真相,深入讲解法律,解开案件的心结。各方。同年12月15日,曹彦群在调查张某胜司法协助案时,因劳累过度,因心源性疾病去世。
曹彦群被追授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模范检察官、全国校后雷锋模范称号。
全国孝亲爱亲模范候选人
522 石慧
石慧,女,汉族,1974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党校办公室、党校机要科四级研究员。
面对随之而来的二姐因病残疾、父亲患老年痴呆症、母亲中风半身不遂、嫂子意外去世等家庭变故,石慧肩负起沉重的负担。义无反顾,用乐观和坚强克服了种种困难,用爱用行动诠释了孝顺、爱亲的传统美德。
1994年,石慧大学毕业后到广西北海工作。同年,二姐患上了类风湿性关节炎,病情迅速恶化,导致四肢变形,生活不能自理。 1998年,母亲意外去世,石慧带着12岁的侄女从河南来到广西照顾。 2005年,年迈的父母无力养家糊口,带着石慧的二姐、5岁的侄子、17岁的侄子从河南来到广西投靠。从此,十八年来,石慧承担起了全家的衣食住行、医疗康复、子女教育等重担。
2015年,也就是他去世的前一年,他的父亲生活不能自理。石慧对他照顾得很好,没有任何怨言,也没有任何不喜欢。 2020年夏天,偏瘫6年的母亲因高烧住院。整个暑假,她没日没夜地陪着她收集物资、喂药、翻身擦身、清理粪便。她瘦弱的身体每天不得不多次抬起120磅重的母亲。
石慧仪毫不犹豫地照顾残疾的妹妹和年幼的侄子。侄子上小学时,石慧总是和儿子一起开车接送两个孩子。她慷慨地资助了侄子从幼儿园到大学的费用。 2018年,侄子考上大学后,石慧将残疾的妹妹托付给她照顾。自幼丧母的侄子侄女,一直得到嫂子石慧的关爱支持,直到结婚创业。
她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实现工作“零事故”、“零失误”。面对岗位的工作特点,无论节假日、白天还是晚上,她都能随叫随到,在默默无闻中做出贡献。
第531章 罗炼草
罗连草,女,壮族,1974年4月出生,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田东县香洲镇残疾人联合会专员。
罗连草身体残疾,但意志坚强,自力更生,自食其力。 16年来,他精心照顾瘫痪在床的母亲,为数百名残疾人提供周到服务,用实际行动书写了孝义人生。
罗连草天生没有左手,但她一直努力像正常孩子一样学习和生活。别人能做的事,她也尽力去做。她热爱文学,会写诗。她会种植水稻和蔬菜,还会做衣服。她和丈夫不等就盖起了自己的房子,而且宽敞明亮。
2007年,罗连草的母亲因脑溢血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丈夫在外地打工,家庭的重担就由她一人承担。她每天坚持给母亲送药、送饭、拎粪、送尿、洗衣洗澡。在妈妈的精心照顾下,我已经能照顾自己了。 91岁的父亲患有老年痴呆症,日常护理全部落在罗林草的肩上。罗连草对公婆同样一心一意。一天晚上,深夜,公公得了病,痛苦地在床上打滚。接到婆婆的电话后,罗连草立即赶往婆婆住处,背着2岁的儿子,拉着7岁的女儿。她挨家挨户寻找药,将草药煮沸过夜,熏蒸并将其涂在老人身上。当Luo Liancao完成所有内容时,它几乎是黎明。
作为乡镇残疾人联合会的专员,卢安卡(Luo Liancao)关心残疾人的幸福感,努力学习相关的商业知识,并认真履行其职责。她已经取代了该镇残疾人的3,085次第二代残疾证书,帮助42家残疾人家庭获得了生活补贴,破旧的房屋翻新补贴,残疾人儿童的补贴以及无障碍的装修,以及确保残疾人援助和康复设备的139份子残疾人。 65名申请白内障手术的残疾人,有15名精神疾病的残疾人申请了免费治疗药物。
卢·兰科(Lula Lancao)的一举一动对她的家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她的丈夫非常支持Lula Liancao的工作,并经常与妻子一起骑自行车在休息期间参观残疾人。我的女儿经常和Lula Liancao一起拜访孤独的老年人。
吕·利安卡(Lula Liancao)的家人被评为该国五个最好的家庭之一,也是该国最美丽的家庭之一。
为他们竖起大拇指!
传递广西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