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兰州大学发文宣布,到2024年,在校研究生总数将首次超过本科生总数。近年来,兰州大学研究生招生规模逐年扩大。 2019年,研究生招生规模超过本科生规模。
学校认为,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研究生总数超过本科生,是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重要一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越来越多的人渴望获得更高水平的教育。学校研究生数量不断扩大,培养力度加大,培养质量提高。这是新时代发展的需要。
兰州大学表示,近三年来,学校持续优化学科专业调整,新增材料与化学工程、能源动力、生物安全等多个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符合国家需求的新学科、新专业研究生成为扩大研究生总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兰州大学将进一步瞄准国家战略,优化学科专业布局,积极推进学科交叉融合,推动学科专业高质量建设。
不少研究所都是“双一流”,但这个研究却本末倒置
研究生数量不断扩大,研究本末倒置的现象已不再罕见。
据青塔不完全统计,至少有53所“双一流”大学研究生数量多于本科生。
今年9月初,浙江工业大学研究生首次超过本科生的消息也引发关注。
浙江工业大学发布的2024级新生大数据显示,该校招收本科生5342人,研究生5382人,研究生与研究生比例首次超过1:1。
2023年,浙江工业大学招收本科生5231人,研究生5214人,硕士生比例为1:1.003。
同年,“北京硕士、博士毕业生人数首次超过本科生”的话题成为多个社交平台的热搜话题。据北京市教委发布的《2022-2023学年北京市教育发展统计概况》显示,预计2023年北京普通高校全日制毕业生约29.6万人,其中研究生16万人以上,在校生3万人以上。本科生。人们。
图| 2023年北京硕士、博士毕业生将首次超过本科生
具体到一些地方高校,本科生和研究生数量“倒挂”的情况并不少见。
例如,中山大学2021年毕业生总数为13779人,其中本科生占49.24%,硕士生占42.43%,博士生占8.33%。南京大学2022届毕业生共有9563人,其中本科毕业生仅占33.01%。西安交通大学2022届毕业生中,研究生占54.33%。
报道提到,同济大学教育评估中心主任范秀地认为,研究生数量的扩大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如今,研究生的需求越来越大,整个社会研究生的机会也越来越多。其次,家庭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中国人民十分重视教育。因此,家庭财富的一部分投入到教育上,这也增加了攻读研究生的现实可能性。
相关调查显示,我国80%的家长期望孩子读研究生。与此同时,我国地方本科院校纷纷举办研究生教育,提高教育层次和水平。因此,无论是从考研要求还是办学角度,目前研究生教育的扩容都是“受欢迎的”。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研究生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我国考研走向“高考为主”。
例如,考研报考人数从2015年的164.9万人猛增至2024年的438万人,本科毕业生“普考”、“考研高考”趋势明显。当然,这也与同期研究生招生人数大幅增加有关。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从2015年的64.51万人增加到2023年的130.17万人,增长了一倍多。但扩招比例远低于考研人数增幅。
显然,如果研究生招生规模进一步扩大,很可能会加剧考研“高考”,不少本科毕业生会以攻读研究生为目标。
本科生数量最多的是计算机学院,研究生中,化学学院和机械工程学院录取的人较多!有些学生想继续学业,提高自己,而另一些学生则找不到自己喜欢的工作,被迫进入研究生院。
但这是一个更残酷的事实。研究生找不到好工作,本科生更找不到好工作。度数高的可以随意向下兼容,度数低的就不能向上兼容。因此,不要让自己的判断和选择受到网络上“学习无用”、“学历被过分贬低”等不良言论的影响。
那么到底是考研还是就业呢?如何选择?
如果你有以下三种情况,根本不用看,赶紧利用起来:
综上所述,随着兰州大学及众多“双一流”大学的研究生数量成为常态,不仅体现了我国高等教育结构向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且也体现了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需求的紧迫性和多样性。扩大研究生教育不仅是响应国家发展战略、增强国家竞争力的关键举措,也是满足个人成长需求、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径。然而,面对考研“高考”的趋势,我们需要理性看待。我们既要肯定其积极意义,又要警惕其可能带来的竞争压力和教育资源配置问题。
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选择读研还是就业,应根据个人兴趣、职业规划、行业趋势、家庭情况等因素综合考虑。对于追求学术深造、渴望在专业领域取得成就的学生来说,读研无疑是一条值得探索的道路;对于有明确职业方向和良好就业机会的个人,可以直接进入社会,在实践中实践。积累经验,实现个人价值。重要的是,无论你做出什么选择,你都应该保持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信心,不断完善自己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需求。归根结底,每个人的路都是独一无二的,关键是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向,并朝着这个方向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