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暨南大学获悉,11月24日,暨南大学生物医学翻译研究所尹志楠教授团队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在线发表题为“白细胞介素27信号传导促进脂肪细胞产热和能量消耗”的文章”。研究论文。
研究首次发现体内正常表达的白介素27(IL-27)分子可以直接作用于脂肪细胞,通过燃烧脂质来减少肥胖并改善2型糖尿病,为肥胖及相关代谢提供治疗手段疾病。它带来了新的希望和新的方式。团队希望尽快将这一治疗靶点产业化,造福广大肥胖人群。
尹志楠教授(左三)和他的团队。通讯员供图
新发现:该分子可针对肥胖“真凶”
人体脂肪细胞根据形态、代谢、位置和发育情况分为白色脂肪、棕色脂肪和米色脂肪。其中,白色脂肪的主要功能是储存体内多余的能量,以供身体需要时使用。这也是肥胖的“真凶”。棕色脂肪和米色脂肪具有燃烧脂肪和产生热量的功能。白细胞介素一般是指白细胞或免疫细胞之间相互作用的淋巴因子。它和血细胞生长因子都是细胞因子。在传统理解中,IL-27是该细胞因子“家族”的一员,专门针对免疫细胞。
尹志楠教授团队构建了多种基因工程小鼠,并进行了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模型。结合肥胖人群的样本,他们发现肥胖人群血清中IL-27的水平降低。 IL-27 直接作用于脂肪细胞,导致白色脂肪细胞褐变,并激活脂肪细胞生热蛋白 (UCP1) 介导的“脂肪燃烧”。
那么,IL-27对肥胖有治疗作用吗?将重组IL-27注射到肥胖小鼠体内后,研究人员发现小鼠体重减轻,胰岛素信号敏感性提高,初步验证了IL-27作为治疗药物的潜力。该研究改变了对IL-27功能的现有认识,首次发现IL-27可以直接作用于脂肪细胞,引起脂肪细胞分化和产热,为肥胖和代谢性疾病的治疗提供新靶点。
“实验证明,IL27可以改善2型糖尿病,燃烧脂肪,减轻体重,并通过无需节食的机制提高胰岛素信号的敏感性。”论文共同第一作者之一、暨南大学附属珠海市人民医院博士后王茜表示,IL-27作为体内正常表达的分子,安全性高,具有巨大的临床应用潜力和市场价值。团队正在积极推动IL-27疗法的转化和推广,未来将进一步推动IL-27的临床应用。
认可:历时7年成果获顶级期刊发表
11月24日,尹志楠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主刊上。王茜回忆说,这次提交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我们需要一次又一次验证脂肪细胞中IL27受体的表达情况,证明IL-27通过直接靶向脂肪细胞来减轻体重、改善代谢疾病,而不是传统认为的靶向免疫细胞。我们最初提出这个想法的时候对此,一位审稿人并不认同,为此我们提出了六个方面的充分证据来证明这一现象。”
论文发表在《自然》官方期刊上。网页截图
据悉,尹志楠为该工作的最后通讯作者,耶鲁大学Richard A Flavell教授、暨南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翻译研究所副研究员杨恒文、附属珠海医学院卢立功教授人民医院是该论文的共同作者。共同通讯作者。暨南大学珠海市人民医院博士后王谦、李德海,暨南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翻译研究所副研究员曹广超,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教授史其平为共同第一作者。
尹志楠在业绩发布会上讲话。通讯员供图
该研究得到了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教育部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珠海市人民医院高水平医院学科建设基金的大力支持医院。
尹志楠表示,这项工作历时7年,是在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和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的支持和帮助下完成的。回顾七年来团队的努力和奉献,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尹志楠在成果发布会上感触良多。尹志楠表示,团队非常期待这一治疗靶点尽快产业化,希望成果能够造福广大肥胖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