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养卡技巧

走进李光前故居纪念馆 追忆“南国之光、华社先贤”的赤子情怀

走进李光前故居纪念馆 追忆“南国之光、华社先贤”的赤子情怀

在南安市眉山镇景峰村石马铺(原芙蓉乡),有一栋古朴典雅的“两进两龙”结构的闽南红砖古宅。古宅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至今已有200年历史。多年。被誉为“南方之光、华人社会圣人”的著名爱国华侨领袖李光前就出生在这里。今天,让我们走进李光前故居纪念馆,通过照片、批文、奖牌、感人事迹,了解他跨越山海、报国报国、造福天下的豪情。

123

光前书院村记者 李响 摄

芙蓉乡放牛娃的逆袭人生

1893年,李光前出生于大厝内的一个贫困家庭。他从小就聪明,一边上私立学校,一边放牛养家糊口。 1903年,10岁的李光前前往新加坡与谋生的父亲李国全团聚。尽管家境贫寒,李国专仍节衣缩食,坚持送儿子上学学习汉语和英语。

1908年,勤奋聪明、学习成绩优秀的李光前,在当地中华总商会会长吴守桢的推荐下,得到清政府资助回国留学。曾就读于南京暨南学校(现暨南大学前身)、唐山路矿学校(今暨南大学)。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他目睹了列强的屈辱。李光潜年轻时加入同盟会,投身革命。不久,他得知父亲病重,于是决定放弃学业,回到新加坡侍奉父亲。返回新加坡后,先后任教于道南学校、崇正学校,并兼任华文报纸《乐报》电报编辑。后来,他好学,考入新加坡英殖民政府测量局主办的测绘学校。他还在一所美国大学修读了函授土木工程课程。

毕业后,李光前最初受聘于泉州侨领庄希全等人创办的中国国货公司。次年,他受陈嘉庚之邀加入其创办的千亿公司。由于他勤奋好学、能干、稳重,深受陈嘉庚的器重。陈嘉庚不仅重新聘用了他,还把大女儿谭爱丽嫁给了他。 1916年至1927年间,李光前致力于支持陈嘉庚的事业,也积累了丰富的企业管理和贸易经验。以李光前的才华和学识,可以很早就开始自己创业,但他很重视友谊,对陈嘉庚也很孝顺。直到36岁时,他才经岳父批准独立创业。

1928年,李光前创立南益橡胶公司。凭借“诚实、可信、严谨、谨慎”的经营原则和融汇中西的现代管理经验,李光前很快在商界脱颖而出。 1930年代末,他成为新加坡、马来西亚著名的“橡胶大王”、“菠萝大王”和“金融大亨”。 20世纪60年代,他已成为东南亚领先的实业家。

124

李光前雕像 记者 李翔 摄

抗战慷慨赈灾和全国赈灾的星火之路

比他的实业家身份更令人尊敬的是他著名的慈善家和教育家的身份。他还是抗日救国先锋,为支持祖国抗战做了大量工作。

1937年,李光前领导《南洋商报》揭露日军侵华罪行,支持祖国抗战。同时,大力支持陈嘉庚领导的新加坡、马来西亚华侨的抗日救灾活动。

同年10月,马新华侨筹援祖国伤兵及难民委员会成立,陈嘉庚任主席,李光前牵头捐款新台币10万元。 1938年10月,陈嘉庚发起成立南洋华侨救助祖国难民会(即“南洋华侨会”)。李光前参与筹备并当选为第一届常务委员。他负责联络南洋华商捐赠、购买救国债。他带头认购了大量公债。他还担任新加坡中华总商会主席,团结华商,积极为国内抗战筹集资金。

1943年,日军入侵新加坡,正在美国出席世界橡胶会议的李光前被迫留下来。他充分利用在国际红十字会工作的机会,发动海外华人捐款捐物,救助国内伤员和难民。由于李光前积极参与抗日救国,其在东南亚的所有财产被日本列为“敌国财产”,全部被没收。

125

李光前故居纪念馆 李光前故居纪念馆 记者 李翔 摄

一代儒商济世造福人民的坚定历程

对于李光前来说,创办学校是他一生坚持的事情,从他还是一名普通员工时就开始了。 1922年,李光前还是陈嘉庚公司的员工时,每月的工资只有几十元。他拿出所有积蓄,典当了心爱的手表凑了600块钱,让部落的人把它带回家乡,建在自家寺庙旁边。一所小学。他创办南益公司不久,在公司最需要资金的时候,他仍然以父亲的名义设立了“李国专奖学金”。

他在给朋友的信中说:“和平时期需要教育,战时更需要教育!即使远在异国他乡,在祖国办教育也能尽国家义务。” 1938年,李光前在家乡南安创办国立专科中心小学。 1943年,他在家乡创办国光中学。他在东南亚的财产全部被日本没收,经济十分困难。为了让国光中学忙起来,他甚至典当了衣服、汽车、手表。 1950年代初,他汇出巨款,委托陈嘉庚负责扩建国光中学和国立大学小学,兴建新国立大学医院和国立大学幼儿园,并筹建国立大学医院。教师公寓、国立大学礼堂、发电厂等一系列配套设施。小山村里建起了一个大“学校村”——光前学校村。如今,在国光中学的校园里,一砖一石都体现出李光前报国的初心。学校教学楼以延安、遵义、新化等地命名,表现了李光前对祖国的感激之情。

在被誉为“南国强国”的厦门大学百年历史上,李光前及其家族也留下了印记。李光前继续支持厦门大学的创办和发展。仅从1951年到1954年,为了修缮和扩建被炮火损毁的厦门大学和集美学校,李光前慷慨捐资,修建了25栋新校舍和公共设施,建筑面积近100万平方米。 6万平方米,是厦门大学校园面积的两倍。陈嘉庚公司倒闭后,厦门大学和集美学校的经费得到了李光前的大力支持。剑南大礼堂、芙蓉楼、南安楼……都代表了李光潜对家乡深深的怀念。

李光前不仅在家乡和祖国投资兴办学校,还为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地区的教育和慈善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1934年接任南洋中学董事长,继续承担学校22年的办学费用。还担任南一学校、道南学校、道桥学校、光华学校、桥南学校等9所中学及数十个会馆的理事。他还向南洋大学和马来亚大学提供财政支持,并慷慨捐资兴建国家图书馆。新加坡福建会馆为华侨子弟兴建的光华学校,因得到李光前的资助,想命名为“光前学校”。李光前得知此事后,坚持将校名中的“前”字去掉,代之以“华”字,寓意华文光荣、祖国光荣。

1962年,李光前被任命为新加坡国立大学首任校长。在就职典礼上,他说:“我们对国家的贡献没有比教育年轻人更大的了……能够教育来自世界各地的最优秀的人才是一种快乐。”

为了让慈善精神永存、造福世界,李光前将慈善基金制度化。 1952年创立“李氏基金会”。 1964年,他将名下南益全部股份捐出,规定每年分红全部用于社会公益,永久支持公益事业。 1967年6月,74岁的李光前在新加坡去世。市民们纷纷涌出,在大雨中排起长队,为这位一生致力于公益事业的慈善家送行。

生命终结,精神不朽!李光前一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他的无私奉献和高尚情操就像一粒种子,不断开花、成长。让我们走进李光前纪念馆,了解这位“嘉记精神”最忠实的传承者和践行者的伟大一生。 (记者李翔)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卡奇财经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fhnjr.com/?p=99393

作者: 卡奇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