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市残联、大渡口区政府、重庆医科大学签署合作协议。三方将合作建设重庆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和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康复医院。
据了解,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和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康复医院是重庆市全国布局的中国残联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也是市重点建设项目。该项目位于大渡口区滨江湾片区,占地面积3.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8.2万平方米,总投资6.1亿元。是集“医、卫、教、研”于一体的省级残疾人康复工程中心和公益性三级专科康复医院,拥有床位490张。 “十三五”期间,市残联按照国内一流康复医院标准启动建设。该项目分两期建设,分期投入使用。目前,一期工程已于今年8月竣工,主要提供残疾人康复、儿童康复、综合康复医疗服务;第二阶段主要开展基于智能信息技术的多学科临床康复一体化和持续医疗护理。服务,为残疾人提供康复工程服务。
下一步,市残联、大渡口区政府、重庆医科大学将以本次协议签署为契机,共同提升市残疾人康复中心服务能力,共建项目成为全市残疾人康复服务和康复技术示范窗口。将资源中心、康复人才培训中心、康复技术研究中心建设成为西部领先、全国一流的省级残疾人康复中心和集“医、养、康”于一体的公益中心。 “教育、科研”特色鲜明、理念先进。一级专业康复医院。
据悉,市残疾人康复中心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康复医院合作建设,是市残联积极推进残疾人康复多元化、专业化、科技化的重要举措推动残疾人康复服务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市残联围绕“康复服务人人有”的目标,切实加强残疾康复服务。进一步完善政策保障,建立覆盖全年龄段、各类残疾的残疾人康复服务政策体系;进一步巩固服务阵地,普遍建立乡(街道)康复站、村(社区)康复室,确保残疾人就近获得康复服务,评价确定280类残疾儿童康复定点机构161家,实现残疾儿童全面康复。覆盖41个区县,确保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落地;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选拔市级标准化康复专业技术人员为市残联系统康复培训基地,开展康复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提高康复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加强行业管理,制定发布《残疾儿童康复机构等级划分要求》《社区康复服务规范》等重庆市地方标准,并按照地方标准规范相关事项工作;进一步加强残疾预防,努力减少因出生缺陷和发育障碍、慢性病、意外伤害等导致的残疾,切实增强全社会残疾预防意识和残疾人“主动康复”意愿。 “十三五”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为70.51万名残疾人提供基本康复服务,为15.58万名残疾人提供辅助器具适配服务,为15.58万名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残疾儿童救助工作已全面落实。救助15700人(次)。截至2020年底,重庆市有康复需求的残疾儿童和认定残疾人获得基本康复服务的比例达到9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