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提前过渡到大学课程
青岛幼儿师范学校“3+4”本科综合培养,与青岛大学合作制定培养计划
万众期待的高中入学考试和高考已经结束。近年来,随着中学、高考改革的深入和人才培养“立交桥”的建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高校升学路径。其中,中等职业学校与本科生之间的“3+4”对口培养是深受学生和家长欢迎的一种方式。今年高中招生中,青岛幼儿师范学校与青岛大学对接,学前教育专业招生98人。满分录取分数线达到606.5分,仅落后局属普通高中录取分数线2.5分。在“3+4”招生学校中属于较高水平。那么,学前师范学校“3+4”培养有哪些特点呢?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中等职业学校+高等院校,合作制定培养方案
青岛幼儿师范学校分管招生就业的副校长于超告诉记者,学校自2016年开始试点“3+4”培养模式以来,招生情况备受考生和家长关注,而且分数线一直保持在局属普通高中招生顶线附近,每年都会录取一些中考分数在670分至680分之间的高分考生。
“‘3+4’试点班学生培养方案由学校与青岛大学协商制定,形成7年总体规划。”学校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张海清表示,比如将课程和教学大纲进行对接,共同制定青岛大学的设立等。对于与大学衔接的教育心理学等专业课程,学生在中职阶段进行入门和基础学习,进入大学后进入深化和提高阶段。学生完成中等职业教育后,必须参加转学考试。基础专业知识和基本职业技能考试的合格标准由青岛大学确定。
理论+实践,文化功底要双手过硬
张海清告诉记者,“3+4”试点班注重夯实学生文化基础,同时加强学生基本技能培养。她说,“3+4”试点班的文化课程采用普通高中教材,比职业教育教材难度更大、课时更多;在技能层面,学生必须掌握声乐、键盘、美术、舞蹈、书法等基本技能。与中等职业学校普通班的学生相比,“3+4”试点班的学生文化课基础更加扎实;与普通高中学生相比,“3+4”试点班的学生提前掌握了学前教育专业的要求。基本技能。 “这种培养模式更有利于学生长期、全面的成长。”她说。
在学前师范学校,每年两次的专业综合技能考核和每年一次的幼儿园实习是“3+4”试点班学生的“必修课”。张海清告诉记者,专业技能综合考核通常安排在每学期的第一个月,也称为“及格考试”。学校所有学生都必须参加。根据学生的技能水平,学校将授予学生中级或高级证书。 。有选修项目和必修项目。学前教育相关的政策法规是必修项目,是每个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每年的实习包括新生实习和学科实习。在学科实习中,学生结合幼儿教育、心理学、卫生保健等不同学科,在幼儿园开展特色实习。 “这种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培养模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适应和融入学前教育专业和职业。”她说。
相关链接
近年来全市“3+4”招生情况如何?
2013年,我省开展中等职业学校与本科生“3+4”结对培养试点。青岛市三所中等职业学校的三个专业纳入首批试点,并与青岛科技大学对接。随后几年,试点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本科院校数量不断增加,近两年趋于稳定。今年,青岛试点中等职业学校11所、14个专业,对接5所本科院校,招生711人。
参加“3+4”项目可以攻读学士学位吗?
根据我省相关政策,“3+4”综合培养学生完成中职学习并通过过程考核后,须参加春季高考知识部分文化基础知识考试,并衔接本科院校举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测试。转学时,基础专业知识和基本职业技能考试的及格标准由本科招生院校确定;基础文化知识课程的及格标准由省统一制定,即:基础文化知识总分达到基础文化知识满分。占总成绩的60%,单科成绩不低于该科目总成绩的50%。考虑到试题公式的不确定性,省统一制定的文化基础知识课程合格标准可根据往年表现和当年试题难度适当降低,但降低幅度不超过10%。
“3+4”本科项目和普通本科项目的“待遇”是否相同?
根据我市相关文件,“3+4”试点专业学生转入本科院校的,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报到注册为学生,按照培养计划要求接受对口培养,取得相应学历证书,不得转专业,如转专业,享受与高考本科生同等待遇。 7年学习期间,参与的中等职业学校和本科院校将统筹建立文化基础、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课程衔接的教学体系,系统培养本科层次应用型人才。
(青岛日报/青岛视点/青报网记者 王木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