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游六桥待月记①
西湖最盛,为春为月②。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③。
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④,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石篑⑤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
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⑥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
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注释】①此文为作者辞官后,乘兴漫游吴越时所作。六桥指西湖苏提上的六座桥。
②为春为月:意为是春天月夜。③夕岚:傍晚山里的雾气。④勒:制约、控束。⑤石篑:即陶望龄,是作者的朋友。⑥罗纨(wán):这里是指穿罗纨制作的衣服的人。⑦夕舂( chōng):夕阳。
1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 今岁春雪甚盛 B. 与杏桃相次开放
急湍甚箭(《与朱元思书》) 念无与为乐者(《记承天寺夜游》)
C. 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 D. 止午、未、申三时
故渔者歌曰(《三峡》) 四时俱备(《答谢中书书》)
1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
②安可为俗士道哉?
13.本文原题为《晚游六桥待月记》,通篇却在写花写人,有何作用?文章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
14.《记承天寺夜游》中苏轼说,“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读了本文,你觉得作者能成为第三位“闲人”吗?结合本文,请说说你的理由?(3分)
答
11.B
12.①我当时被桃花迷恋住了,竟然舍不得离开。(关键词:为…所 去)
②哪能够和凡夫俗子(俗人)去说呢??(关键词:安 道)
13.本文描绘西湖花开之盛,游人之炽,大力铺陈渲染,烘托了西湖月景的尤不可言,抒发了作者对西湖美景的热爱,以及独以山水为乐,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怀。(答出烘托作用1分;答出对西湖美景的热爱1分,答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怀1分。共3分。)
14.
例一:能成为第三位“闲人”(1分)因为他辞官漫游,不追求功名,从容流连风景(1分)他触景生情,感慨世人多是庸俗之辈,而自己志趣高雅,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1分)【言之有理 即可得分】
例二:不能成为第三位“闲人”(1分) 因为作者是自己辞官漫游山水,清闲自由。而苏轼所说的“闲人”是遭贬谪后的自我安慰。所以作者不属于这一类。【言之有理 即可得分】
文言文【翻译】:《晚游六桥待月记》
西湖最美的时候,是春天,是月夜。白天最美时候,是烟雾弥漫的早晨,是山岚缭绕的傍晚。
今年春雪很盛,梅花被寒雪抑制住,后来才和桃花、杏花次第开放,这还是难得一见的奇观。吾友陶望龄多次告诉我:傅金吾园中的梅花,是宋代张功甫玉照堂中的旧东西,应该要赶紧去欣赏欣赏啊!我当时被桃花迷恋住了,竟然舍不得离开湖上。从断桥到苏堤这一带,绿草如烟、红花似雾,弥漫有二十多里呢!歌吹的声音恍若微风阵阵吹来,仕女的粉汗有似纷纷的细雨飘落,穿罗衫、著纨裤,游客之多,还多过堤畔的小草。真是艳丽极了!?
然而杭州人游览西湖,却仅仅在午、未、申三个时辰(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五时);其实翠绿染著湖光的美,岚色添加山岭的妙,都在朝日初升、夕阳未下的时候才最浓丽!有月的夜景,其美更是难以形容。那花的姿态、柳的柔情,山的容颜、水的心意,更是别有一番情趣韵味。这种乐趣,只能留给山中的僧人和识趣的游客享用,哪能够和凡夫俗子去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