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下午,“第三届汽车行业人才培养院长论坛—面向产出的专业建设与推进路径”分论坛成功举办。会议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会士,同济大学特聘教授李理光主持。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人才工作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专务秘书长张宁,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认证结论审议委员会委员、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学院原副院长、院教学指导委员会顾问陈关龙教授,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认证结论审议委员会委员、材料类专业认证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工业大学教授谢峻林作为特邀嘉宾出席本次会议。
本次会议围绕面向产出的专业建设与推进路径展开,就工程教育认证审核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通过工程教育认证促进专业建设与发展进行深入探讨。来自全国高校、企业的9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
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认证结论审议委员会委员、材料类专业认证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工业大学教授谢峻林发表题为“工程教育认证审核常见问题分析”的演讲。她在报告中指出近年来工程教育认证特别强调“两线”思维,以毕业要求为重点的主线要求,和以产出评价为重点的底线要求,通过不断的产出评价实现各专业的持续改进。同时她以“认证不同阶段审核的关注点”为核心,对“学生”、“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持续改进”五个标准项的重难点问题进行分析,通过案例对工程教育认证中存在的常见问题进行分析。
谢峻林 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认证结论审议委员会委员、材料类专业认证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工业大学教授
山东交通学院汽车工程学院副院长曹凤萍发表题为“借专业认证之力 促专业建设与发展”的演讲。山东交通学院汽车工程学院在专业认证方面,经历了“起步”“模仿和借鉴”“真抓实干,将OBE理念落实到人才培养全过程”三个阶段,提出了基于市场需求导向的“六位一体”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设计理念,构建了基于产教深度融合的“三维空间”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建立了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四级监控”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此外,曹院长还从申请环节、自评环节以及现场考查3个方面分享了山东交通学院汽车工程学院在专业认证工作方面的经验。
曹凤萍 山东交通学院汽车工程学院副院长
在交流环节,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认证结论审议委员会委员、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学院原副院长、院教学指导委员会顾问陈关龙教授表示现代汽车的鲜明特点是多学科多领域高度集成,造成当前人才培养体系与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如何培养新能源、智能网联的高素质人才成为当务之急。为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对现有培养目标进行变更,需要新的课程体系进行支撑,需要对现有教学形态进行改革,需要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如此才能培养出满足产业要求的高端人才。
陈关龙 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认证结论审议委员会委员、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学院原副院长、院教学指导委员会顾问、教授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人才工作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专务秘书长张宁结合多年从事工程教育认证工作的经验,在发言中表示,对于教师而言,工程教育认证的目的是在学院统一领导下,教师建立一致的质量关,使质量意识融入日常工作,而不是成为负担。对于学校而言,不能只追求工程教育认证结果,应该通过认证工作,发现本科教育中的问题,让认证工作成为促进学校专业管理工作更进一步的抓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进而提升学生能力。
张宁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人才工作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专务秘书长
交流讨论环节,参会代表与嘉宾围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与人才培养展开热烈交流,深入探讨了“自评报告中持续改进的标准”“如何突出专业特色”“工程教育认证到期后如何准备下一轮认证工作”等内容。
最后,李理光教授代表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和各承办单位对与会代表的积极参与表示感谢。他表示工程教育认证永远在路上,也需要持续改进,其核心最终不是在于形式,而是在于学生能力的提高,希望每一位在领导岗位上和教学岗位上的老师都能够不断的去理解和体会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内涵。
李理光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会士,同济大学特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