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读了一下文件,针对各个年份参加高考的学生分别解读一下政策影响。
下面针对外地回津考生,分析一下政策:
2022和2023年参加高考的应届生:
户籍要求:2021年10月31日(含)前取得我市常住户籍(户口簿标注时间为准)。
学籍要求:学生须为具有全国电子学籍在外省市普通高中就读的学生(“全国学籍查询”就读状态为“在校”)。
转学原则:属地安置(武清的归武清,西青的归西青);各区自行制定方案,统一测试,统筹调配;符合条件的保障入学。
考试报名时间:2021.8.17-31,报名网址见所属区教育局官网。
资格核验:2021.9.2-3
统一测试:2021.9.4
报到上课:2021.9.6-10测试内容:
因为各种原因没有赶上考试的,需要在2021年10月31日18点之前,携带相关材料去所在区教育局报名资格审核,由教育部门统筹安置。
2024年参加高考的应届生(2021年中考的学生)
1. 常驻户籍:2021级具有天津常驻户籍在外省市普通高中就读学生转学工作参照2019级、2020级执行,具体工作通知安排将于2021年底在政府信息公开网站另行通知,办理时间截至2022年3月31日。(所以,新高一虽然要求的是三年户籍,但实际上是2.5年)。
2. 蓝印户口:武清区安置规定:2021级具有武清区蓝印户籍被外省市普通高中录取并取得“高一”普通高中学籍的学生,报名程序及途径、统一测试时间按照2019级、2020级具有武清区户籍在外省市普通高中就读学生转学办法执行,现场核验地点(核查材料包括:蓝印户口簿、学生本人身份证、城市建设发票)及统一测试地点在武清区杨村第四中学,统一测试内容为天津市中考考试范围。
(鉴于以往武清区蓝印安置也包括常驻户籍,请务必打电话详询)
2025年以后参加高考的回津应届考生,户籍时间要求是高考前三年的8月31日。(对初中学籍没有要求,所以可以外地中考,天津入学,但是估计以后没有人选择这条路了)
复读生和社会考生:
政策解读很简单:应届生想钻 “同等学力““社会考生“的空子完全没有可能了。
有外地高中毕业证的复读生,2022年高考,需要提供2021年(或之前)高中毕业证,2023年高考,需要提供2021年(或之前)高中毕业证,2024年高考,需要提供2021年(或之前)高中毕业证;2025年高考,需要提供2022年高中毕业证。
以后异地上学天津复读的考生,毕业后三年才能考,所以这条路基本堵死。这就是传说中的复读生22岁才能参加高考。
下面我说一下对政策的感受:
天津的高考新政,比较人性化:
首先,政策已经吹风了半个多月,给各方面留出了充足的反应时间,而且落户时间截止到10月31日,给尚未买房落户的回津家庭也留出了办理时间。
第二,实施逐年过渡,直到2024年高考,才需要三年学籍,2022年需要一年学籍,2023年需要两年学籍。也就是说,只要想来的,都能来,不存在政策障碍!
第三,天津举全市教育系统之力,为回津家庭创造就学条件,以武清为例,最好的公办高中:杨村一中,最好的民办高中:英华中学,都参与安置,可谓诚意满满。
那么现在,摆在外地回津家长面前的问题,已经从“什么时候来“,变成了“来不来’?
这是我以前提过的建议:
对于已经在外地寄宿制学校就读,且学校管理严格的,无论是高二回津还是高三回津,学生都要经历由“他律” 转为“自律”的过程,如果孩子是高度环境依赖型的学习者(管得紧就学,管的松就玩),以往确实有过转学后孩子失去自控力的情况。需要考虑要不要来?
天津有住宿条件的学校较少,在高中最关键的时期,家长如果需要陪读的,需要抓紧联系租房事宜。
预计天津目前现有的全托机构,将很快转型为课后托管机构。同样的,要考察资质,谨慎付款。现在天津的双减工作已经开始部署落实,这些机构受到的影响大概有:
再有,对于现在趁火打劫的各种回津考试班,大家切勿盲目报名。如果确实有需求,让孩子做一下天津高一和高二的期末考试题,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找一对一的老师补一补,应该更有效果。说到底,考察的也是孩子的平时成绩。
新政出台,所有在天津参加高考的孩子,终于逐渐能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天津也终于能继续贯彻自己的教育理念,时也,势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