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我们《RCEP 带给中国先进制造业的机遇与挑战——从中日关税协议看RCEP 对中国先进制造业的影响》报告分析,日本的全球比较优势产业在于汽车、被动元器件、半导体、工业自动化、新材料等领域,拥有丰田、村田、松下、京瓷、TDK、太阳诱变、尼吉康、东京电子、Ferrotec、SUMCO、JSR、三井化学、三菱电机、佳能、日本电产、日东电工、基恩士、发那科、安川电机、Nabtesco、大福、日立制作所等众多世界知名品牌。然而,在靠近民用端(液晶电视、头戴耳机、摄像机、照相机、录像机等)、产业端(移动电话、无线通信机器/零件、光伏、锂离子电池等)的领域,由于日本综合型家电/产业生产商对市场需求变化的战略应对不及时,且终端制造属于劳动力密集产业,日本厂商逐渐失去成本竞争力。
2020 年中国老龄化率达13.5%,而日本的老龄化率于1993 年突破13%。
结合2019 年中国出生率10.5‰与日本上世纪80 年代末(1989 年:10.2‰)接近这一点,我们认为中国当前的整体人口结构与日本于上世纪90 年代初较为相似。继《韩台启示录:东亚模式的产业升级》报告之后,我们进一步从人口结构变化角度分析中日产业升级、转移背后的底层逻辑,并探究劳动力结构变化与人工替代趋势,寻找能够穿越周期的大牛股。
报告主题以及主要内容包括:
中日产业转移历程及原因分析
中日劳动力结构变化与人工替代趋势
中日工业自动化及服务机器人发展前景展望
日本汽车、被动元器件、半导体、自动化等行业22 只代表性公司股价复盘及分析
中国产业升级及人工替代带来的投资机会
AB日LE本_S制U造M业MA曾R发Y]生 产业转移,亚洲是主要转移地区。我们参考、整理了来自日本政府及其他统计机构的数据,发现日本的产业转移浪潮主要在上世纪80 年代末至90 年代开启,且其产业转移重心位于亚洲地区。就企业构成而言,制造业占比达到约50%,其中又以电气机器(被动元器件等)、运输机械(汽车业等)、一般机械企业为主,近年来运输机械占比持续扩大。日本产业转移与转移目标国家(如中国、ASEAN 等)相关产业的兴盛息息相关。从相关行业龙头企业(如村田、发那科)目前的产能布局来看,尽管在海外设立大量工厂,但高端产品或核心部件的产能还是留在了日本国内,海外产能多以中、低端产品或组装厂为主。
产业转移原因复杂,老龄化仅是因素之一。我们综合了多个机构提供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日本产业转移原因复杂,是相关企业在国内经济波动(泡沫爆裂、失业率上升等)、国际形势变化(持续贸易顺差、日元升值等)、劳动力结构改变(含老龄化影响)等因素综合影响下为提高竞争力而做出的选择。根据日本经济产业省就日本企业投资海外的动机所进行的调查,日本企业在亚洲地区转移产能的动机主要以降低成本、扩大当地销售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