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经常听到有跑婚车的车友抱怨,这个婚车真不想跑了,累死了,还赚不到钱。但是一有单子又忍不住接着跑,每次带着希望出车,带着越来越少的钞票收车,心里暗自骂不值。此情此景竟让我想起叶圣陶老先生的那篇《多收了三五斗》。
言归正传,我们车友毕竟不是旧社会里被剥削的劳工。跑婚车到底能不能赚钱?我们可以来算笔账。至于跑不跑?车主自己有选择的权利。
南京目前跑婚车的车主大部分是新款宝马3系,这部分车的车龄都没有超过5年。本次的测算就以新款的宝马3系为例,这款车指导价28.8万-48.69万之间,而绝大部分的车主车型是320的li和i系列,优惠后上路30万左右,属中级家轿。新车保险大概在9000元左右。跑婚车会占用较多的里程数,按照每年3万公里计算。跑3万公里相应消耗的95号汽油费用是元。宝马的保养是两次小保养一次大保养,每1万公里一保养,当年的保养费用按4500元计算。汽车落地打8折,家轿的折旧成本是用车过程中必须要考虑的因素,把落地打八折的费用分摊到前三年计算,第一年折旧成本按元计算。新车首年养车成本(元)=燃油费(元)+保险费(9000元)+保养(4500元)+折旧(元)。平均每公里养车成本:1.72元。是不是比我们想象中的要高的多?
再看看婚车的实际收益情况,目前南京市区的宝马婚车单次是300元/40公里/4小时。而每次出车实际行驶里程和消耗的时间是远远大于这个数字的,这些都是车主的成本。每次集合地点不会刚好在自己家门口,这就涉及到空驶里程,有些车主为了跑一趟江宁的婚车,甚至从浦口来回空驶到江宁,来回空驶70公里,如保守点计算,平均每辆婚车来回的空驶里程算30公里。算上婚车实际行驶里程单趟的车辆成本最少121元。每趟婚车是需要车主起早贪黑自己去跑的,这就涉及到人员成本,早上6点出门11点收工已经属于比较顺利的行程,算上来回路上的时间成本平均每跑一趟婚车需要耗费5.5小时,按照每小时30元(家政服务员现在都不好找的价格)计算,单趟实际出车成本286元,每次净利润才14元,前提还是你作为一个宝马3系的车主,享受着比钟点工还廉价的时薪标准(婚车一般都是节假日,按照国家法律规定,节假日钟点工都得享受三薪),还必须自己承担本次业务可能遇到的违章、刮擦等意外事件所需承担的风险。现在看是不是觉得有点亏?
有车主就说了,这样算是不是太绝对了?每次超时了还有超时费,超过里程还有超里程费呢。没错,确实有,前提是这些收入的主动权并在在你手里,说到底看天吃饭,超时一样超的是你自己的时间成本,超公里同样需要计算行驶成本和空驶成本。
又有车主说了,你这都是起步价的单子,我们还有长途单子可以跑呢。我想说的是,经过层层分包,到你手上的所谓长途单子,用你的宝马车去跑比人家自己打车还便宜。出租车司机还有五险一金,你所有的风险都是自己承担。遇到小问题,好说话的主家不会计较,花点小钱了了事。真碰到大问题,主家让你去找婚庆公司,婚庆找车队,车队为你维权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还有车主说,我买辆二手车,专门跑这个,我的成本比别人低,总归赚钱了吧?如果是买辆车专门跑这个,你的车每年的折旧费恐怕不是你跑这点婚车能算的回来的。小编把一辆车从买到手的那一刻计算,10年内的投入产出做个简单的统计,各位看官可以自己对照。
这么看来,婚车好像是不能当回事跑了,可为什么每次实实在在到手的人民币怎么到你这里就变成不赚钱了呢?道理很简单,每次拿到手的钱是你的营业收入,而你的支出成本被日常用车弱化了,让你不觉得这部分支出是因为跑了婚车而产生的额外支出。
有些车主跑婚车只看油钱,认为把油钱去掉剩下的部分就是我赚的,因此才会有当下分包商把价格已经压到300元甚至低于300元还有车主趋之若鹜的事情。时间久了,车子里程上去了,保养、维修等会比其他车主的支出高出很多。车主耗费了大量的时间成本和用车成本,得到的实际利润却少的可怜。
10年前,一辆10万左右的家轿,利用双休日跑婚车,主城内每趟200元,平均每月跑3~4趟基本上可以解决养车问题。10年后的今天物价飞涨,任性的你拿着30万的车跑着300元一趟的婚车,追求的到底是什么呢?这么说某种程度上会让一些利益群产生不满,事实上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就是车主的上家已经将车主的利益压榨到了极致,层层分包、雁过拔毛的市场机制最大的受害者是车主。很多老车主跑过一阵发现没有搞头,纷纷推出,而新的车主搞不清楚内幕,加上存在一定的好奇心,仍然在不断的加入。甚至有车主原本不是这个颜色的车,自费几千元贴改色膜专门用来跑婚车。
值此佳节之际,也希望通过只言片语帮到那些徘徊在婚车路口的车友,目前的这种市场机制下,跑婚车可以,当成娱乐就行。你跑婚车是爱好,你的上家拿它当饭碗,别拿自己的爱好去挑战别人饭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