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爆发之前,全球已经历了差不多十年的低通胀时期,使得所谓的“现代货币理论”(MMT)开始大行其道。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MMT——只要通胀没起来,就可以随便印钞票。现在的欧美国家货币政策是无MMT 之名,但有MMT 之实。这样的情况下,通胀是非常关键的经济指标——通胀的持续上行会让欧美国家货币政策收紧。
像任何价格一样,通胀也由供给和需求共同决定。新冠疫情爆发之前的全球长期低通胀,是全球总需求不足的必然结果。中国的过剩产能压低了全球制成品价格,是全球长期低通胀的重要前提条件。新冠疫情改变了全球经济格局,令全球总需求明显扩张,全球产能过剩问题得到极大缓解,“美国消费——中国生产——原料国提供原材料”的全球大循环格局再次重现,并引发了全球的再通胀。新冠疫情爆发之后,从金融市场向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传导路径也通畅许多,MMT 成立的前提不复存在。
观察各国的价格数据,通胀复归已成趋势。过去十年,美国还可以通过进口中国的廉价商品来压低其国内通胀;但随着中国产能约束的收紧,中国产品的价格也开始明显上涨。让情况变得更加棘手的是,最近两个月我国还因为限产而导让物价进一步上扬。考虑到疫情对经济活动的干扰逐步消除后,宽松宏观政策对总需求的推动作用还会更明显的体现出来,这次通胀持续的时间恐怕会超出包括美联储在内的许多观察者的预想。
这一轮全球通胀会持续到什么时候为止,取决于全球刺激总需求的宽松宏观政策,尤其是美联储的宽松货币政策何时收手。美联储货币政收紧应该以美国通胀持续上行为前提。而通胀持续上行又应该以中国经济进入过热状态,产能瓶颈浮现为前提。因此,在此轮全球经济景气上行趋势结束之前,我们应该可以看到中国经济景气进一步上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