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要点
近期,“滴滴出行”受到监管部门的审查,停止新用户注册并通知应用商店下架其App 进行整改。我们此前就强调过数据作为一种战略资源的重要性,以“滴滴”事件为契机,将进一步探究大国博弈下的数据竞争,此为开篇。
并非“滴滴”事件才让我们意识到数据的重要性和其战略意义。2020 年8 月,我们在讨论美元寻锚的历史与未来之时,曾经提出“当今时代,数据正在逐步取代石油成为核心生产要素”,进而将成为大国博弈的核心战场。在2021 年度策略中,我们进一步强调了数据要素市场化定价的意义。从大国博弈的层面来看,数据战略意义在于:一方面要保护本国数据不轻易为他国获取;另一方面有些经济体或正试图获得他国数据为自身所用。从全球来看,很多看似与数据不相关的经济政策,可能其内核均是构建法制体系来保护/获取数据这一核心要素,这隐含国家安全和博弈的考量。
以美国为例,其很多披着“经济外衣”的政策,可能都有政治博弈考量:
对内看,美国或正借“反垄断”之名,开始加强对数据的监管。如果纯粹从商业角度来看美国反垄断监管,容易忽略互联网平台已形成“双重垄断”这一事实——表面是某一商业领域的垄断,背后实际上是对数据的垄断。作为大数据载体,形成垄断的互联网平台不仅危害行业自身的市场竞争,更可能带来隐私泄露、影响国家安全等非市场化的影响。从这个角度而言,美国近期开始,对于科技巨头的反垄断实际是加强数据监管。
对外看,美国或正借“收紧对赴美上市企业监管”来获取更多信息。
除了通过反垄断调查,美国自2020 年以来也加紧了对赴美寻求融资企业的审核和管控(如《外国公司问责法》),需要警惕其将此作为获取财务、营业数据等信息的渠道。
外部压力上升背景下,中国资本市场制度建设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如“十四五”规划中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统筹发展和安全,基于数据要素扩大内循环的重要性进一步上升。而如前所述,美国出台《外国公司问责法》等举措,给中国企业(尤其是科技企业)海外融资带来了更大的压力。在此背景下,做好资本市场制度建设,为中资企业回归铺平道路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
风险提示:地缘政治风险、政策超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