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南京5月22日电(南浔)5月18日上午,由南京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东南大学联合主办的2024年“南京人才日”正式开幕。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韩黎明,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纪振华,东南大学党委书记左伟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全国政协主席王利平,东南大学校长黄儒,宁夏“两院”院士邢定宇、王建国等代表出席活动。
二百人之城:以城市之名表彰人才
人才聚集、创新繁荣,是南京城市发展的鲜明特征。据统计,南京现有专职“两院”院士96人,从事创新创业的中外院士125人,在校大学生100.76万人。开幕式上亮相的南京人才主题电影《百个愿望》是百位院士带队深入科研第一线、百万大学生紧握历史接力棒的生动缩影谱写奋斗篇章。为充分体现我市尊重人才、爱护人才的底蕴和吸引人才、使用人才的发展决策,今年“南京人才日”重点关注“两院”院士、青年人才等人才群体。从开幕式到6月的近一个月时间里,将连续举办5场重点专场活动和10大系列专场活动,向海内外人才发出共谋发展的邀请。
强有力的政策、精准的支持,是南京尊重人才的缩影。去年以来,南京以国家高层次人才集聚平台为总指导,制定出台了“人才强市25条”。细则一出,符合条件的人才将尽快“兑现到位”。开幕式上,市战略科技领军人才攀登工程和U35强基工程首批候选代表分别获得1000万元和100万元扶持资金。徐小宝留学回国后,开展光谱传感芯片等领域的研究工作。对于U35强基项目获得100万元的资助,他感到非常惊讶。 “科技探索是一段‘未知的旅程’,南京为青年人才提供长期的科研支持,体现了对科研规律的尊重。”
正是这种城市结构,让南京能够喷涌出各类高层次人才。开幕式上,来自南京的新一批“科技之星”闪亮登场,10位人才均在各自的岗位上做出了非凡的贡献。据了解,自1995年以来,已成功组织了15届“科技之星”评选。入选的150名“科技之星”中,有22人当选为“两院”院士。
协议:构建校地一体化新格局
在去年南京市与东南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的基础上,此次学校与市共同签署合作协议,全面深化男女同校、人才共育。双方将协调各自优势,努力推进项目联合攻关、人才联合培养、成果高效转化。共同打造国家高层次人才集聚平台和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
东南大学党委组织部副部长、人才办主任段伦波认为,此次协议开启了南京与东南大学的合作新篇章。 “这次合作的一个显着特点就是‘务实’。无论是人才计划的定向配置、科技创新平台的互利合作、服务资源的相互开放,相关合作条款都是关于事、人、学校与地方政府的合作已建立机制,进入合作出成果的新阶段。”
南京与东大的“强强联合”有着深厚的合作基础。据了解,南京与东南大学共建紫金山实验室、集成电路EDA国家创新中心等高能创新平台。每年有超过三分之一的东南大学毕业生在南京发展。东南大学校友在南京创办的企业中,上市企业23家,认定“专精特新”企业100多家。南京的很多人才政策都是为东大等高校“量身定做”,东大的很多人才培养和成果实施项目也瞄准“落地南京”。
名城名校的深度融合,背后是南京城市发展和人才工作理念的转变。去年以来,南京持续开展一系列“走进高校”活动,完善南京校(院)校间合作联动机制,覆盖南京市73所高校和19家市级单位部门。全市人才政策服务实现“全领域”覆盖”。以整体理念推动教育科技人才融合发展,正在成为南京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四种机制:贯穿、转化加速度
开幕式上,南京通过优化四个机制打出了优化完善科技成果贯通转化体系的“组合拳”。
一是供需对接机制。南京正式启动科技成果供需信息对接平台,在南京大学等17所高校成立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高校分中心,有效连接高校“创新源泉”与“发展引擎”企业的需求”。二是金融支持机制。设立20亿元人才创新双向赋能基金,4家金融机构与紫金山人才创新创业投资基金为7家人才企业签订授信合同。三是要素赋能机制。成立南京数据元孵化中心、大模型产业赋能中心,围绕数据元产业生态链,加快大模型推广和行业应用落地。四是竞赛机制,启动首届南京市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探索打造南京市高校双创大赛品牌,在青年人才中形成鼓励创新、支持落地的导向。
“高等院校聚集了南京市68%的科研人才和74%的科研投入。但结果衔接差、转化率低的问题一直存在。”市科技局相关负责同志表示,“为了更深层次地挖掘高校的财富”,打通创新“供给侧”与“需求侧”的深度对接通道的工业。我们搭建线上平台、线下布局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分中心,完善服务对接体系,构建高效协同、融合融合的产业创新生态系统。 ”
三张牌:打造人才生态新高地
开幕式上,有“三张牌”引起了与会人才的广泛关注。视频中播放的紫金山人才服务录像机《在你身边:近距离人才服务》详细介绍了南京市为来宁流宁的院士、高层次人才和青年人才制作和发放院士服务卡和紫金山人才卡的情况。紫金山人才卡即将推出。山青宁卡为各类人才提供周到细致的“侧面”服务。
“哪里有人才需求,哪里就向哪里伸出服务橄榄枝。”市委人才办负责同志说:“我们进行了一系列深入调查,根据人才反馈情况,重点解决服务不精准、人才卡申领不便等问题。今年以来,紫金山人才卡已发放超过4000张,现在不仅有八项优惠服务,还有近300名服务专员的有力保障。”
紫金山人才卡只是南京人才服务生态圈的一个缩影。开幕式上,南京市还发布了“南京i人才政策礼包”和“人才邂逅金陵,四时长伴”服务品牌。 “南京i人才政策礼包”聚焦人才事业发展,系统梳理整合南京市各类人才政策,帮助实现政策一键获取、直接申请。凡是南京的人才或者有兴趣来南京的人才都可以精准匹配。您应该享受适合您的政策服务。 “人才遇见金陵,四时相伴”聚焦人才生活和发展需求,深度挖掘自然探索、特色培训等资源,搭建人才常聚、大门常开、服务贴心的交流平台随时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