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波 北京大学综合媒体中心副主任
自2019年4月开通抖音账号以来,北大已经进行短视频创作和平台运营五年,发展非常迅速。我们的工作主要分为短视频和长视频的创作和推广。
在短视频方面,我们的运营机制不断改革和发展,从传统电视栏目搬到线上,到按视频类型分工,再到逐步探索“平台+类型”机制。四名老师和五十多名学生分为新闻组、活动组、采访组和不同的平台组。他们分工协作,定期召开选题会、分享会、培训会。一年来,我们围绕“抓住重大事件、发现师生榜样、突出学术思想、展现青春活力、分享美景美食、展现校园温暖”等几个方面进行创作。我们总共制作并发布了超过580个短视频。学校各平台总播放量突破11.5亿。另外,我们利用北京大学的科研优势,特别注重传统文化的推广和报道。我们不仅多次报道《儒家思想》精髓编撰出版等内容,还经常关注弘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演出和讲座,帮助大家树立文化自信,建立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今天的中国。
在长视频模块中,我们每年对近200场学术论坛、讲座、游学等进行跟踪报道,以另一种形式传播北大形象,同时运用新时代的新技术形式延续老校长蔡元培先生100多年前创办的北京大学。 “平民夜校”的初衷是为了实现知识普惠。我们的创作视野聚焦于普通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及理论与思想的激烈对抗。 2018年,我们与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合作策划开展“思想政治热点面对面”活动。我们从众多理论热点问题中梳理出了一些关键词。针对这些关键词,学生记者广泛搜集了学生关心的、与大家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然后由马学院老师进行解答、答疑。该节目有全校20多个院系的50余名学生参与,播出后效果非常好。紧接着,我们推出了《新中国70年七大理论问题》。此次,除了北京大学的老师外,我们还邀请了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等专家学者来自高校和单位的共同主讲。通过师生讨论,节目参与度更高、互动性更强、氛围更活跃,实现了现场教学、现场问答。 2022年底至2023年初,我们在北京大学开展了“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十六场专题讲座”。这次我们集合了全校不同单位、部门的力量,共同打造,我们也取得了很多成果。良好的结果。北京大学思想政治课程视频系列是践行“两个结合”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大学生学习生活实践结合的生动典型案例。
回顾大学视频创作和平台运营,我认为首先要坚持开放性和多样性。在融合媒体时代,“发送与接收”变得越来越模糊。必须鼓励过去被认为是观众的学生充分参与,让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创新话语,实现校园媒介教育的价值。其次,要坚持客观专业,坚守校园。媒体要以道德修养、学术思想和青春活力为导向,根据融合媒体时代和短视频的特点,创新传播内容和方式;最后,要坚持人文关怀,在创作中始终关注基层师生,适当融入情感,发挥视频的情感价值。
作为高校宣传部门的教师,我们对促进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作出更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