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全国第三批启动高考改革试点的8个省份:河北、辽宁、江苏、湖北、湖南、广东、重庆发布新高考改革方案,明确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
根据公布的实施方案,8省份均采用考试科目“3+1+2”模式,实施“两依据、一参考”录取模式,建立高职院校分类考试制度。
关键词解读:
全国统一高考“3+1+2”选考模式
总分750分。
“3”:指必选的语数外三门主课,每科满分均为150分,总分450分,计原始分;
“1”:指物理或历史二选一,满分为100分,计原始分;
“2”:指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科目中选择的2门科目,每科满分均为100分,以等级赋分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
为什么在物理或历史中2选1?
物理是自然科学类专业的基础性学科,历史是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的基础性学科。高中阶段学习物理或历史科目是大学阶段学习自然科学类专业或人文社科类专业以及其他交叉学科专业的重要基础。因此,考生在这两个科目中选择1门,有利于为进入大学开展专业学习奠定扎实基础,也有利于高校相关专业对学生的培养。
为什么物理和历史按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
在录取时选考物理的考生和选考历史的考生将分别排队录取。因此,选择物理(或历史)的考生将使用同一物理(或历史)试卷、考试群体相同,成绩具有可比性,可以使用原始分计入考生总成绩。
等级赋分的规则
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科目每科原始成绩为100分,转换后赋分成绩满分为100分,赋分起点为30分。
转换时将各科目考生原始成绩从高到低划分为A、B、C、D、E共5个等级,各等级人数所占比例分别约为15%、35%、35%、13%和2%。各科目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时,将A至E等级内的考生原始成绩,按照事先确定的比例,依照转换公式,分别转换到100~86、85~71、70~56、55~41、40~30五个分数区间,得到考生的赋分成绩。转换基数为实际参加该科目选择考的人数(不含缺考及因违纪作弊已被取消该科成绩的人数)。
等级转换的具体公式:
其中:
Y1、Y2分别表示原始分区间的下限和上限;
T1、T2分别表示转换分区间的下限和上限;
Y表示原始分;
T表示转换分。
考虑到高考分数都以整数呈现,故上述公式的计算结果需要进行“四舍五入”处理。
举例说明,假设某同学思想政治学科原始分为75分,该学科B等级的原始分分布区间为82~61,则该同学思想政治学科的原始成绩属B等级。而B等级的转换分区间为85~71,那么该同学思想政治学科的转换分为:
解得, T≈80.33;
四舍五入后该同学思想政治学科赋分成绩为80(图2)。
转换示意图
普通高校招生录取方式有什么变化?
从2021年开始,普通高校统一考试招生录取将建立基于统一高考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招生录取新机制,简称“两依据、一参考”。
其中,高校将按物理科目组合、历史科目组合两个类别分列招生计划、分别划线、分别进行投档录取(部分特殊类型招生除外)。考生志愿由“专业(类)+院校”组成,采取一所院校一个招生专业(类)为一个志愿,实行平行志愿投档的统一录取模式。具体批次设置、志愿数量及部分特殊类型招生志愿设置等将另行公布。
其他必看细节点:
1、辽宁省:2023年起,听力成绩计入外语成绩。
2、江苏卷:2023年起,语数外将使用全国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