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不是百米冲刺,而是一场马拉松,比的是毅力、决心和长期坚持。
调整好心态,培养好习惯,才能坚持到最后,赢得胜利。
——虎妈
﹏
﹏
﹏
﹏
作者|木槿妈妈
来源 |中学生听书(ID:)
◐
2023高考出分了!
江西南昌的学霸杨一鸣以726分,刷新了江西高考史上最高分:
语文132,英语144,数学和理综均为满分。
据了解,杨一鸣在父母影响下,从小就养成了爱阅读、爱学习的好习惯。
网友在赞叹的同时,也不禁发问:
高分学霸究竟是怎样炼成的,他们的思维和学习方法到底有何不同?
底下一位曾考出745分的清华在读学霸分享了自己的学习经验,读完受益匪浅:
“我从来不认为学习好是靠天分,以大部分人的努力程度,还没有需要拼天赋的地步。
如果你问我学习的秘诀是什么,我会说用心,即端正态度;用力,即勤奋刻苦;用脑,即方法高效。
用心和用力是根本,做到了态度端正和勤奋努力,高效的学习方法才有意义。”
诚然,大多数从小就是学霸的孩子,智力当然有一定优势,但起决定性作用的,除了智商,还有孩子意志品质和良好习惯的养成。
习惯培养
1. 练字
郭沫若在杂志《人民教育》中曾写过一段话:
“培养中小学生写好字,不一定是人人都成书法家,总要把字写得合乎规格,比较端正、干净,这样养成习惯的好处,能让人细心,容易集中注意力,草草了事是容易误事的。”
尤其现在考试采用的是“电子阅卷”,习得一手好字的孩子更有优势。
如果你是阅卷老师,看到两张整洁度不同的卷面,一定会在整洁的卷面上多停留几秒,而字迹凌乱的卷面,很容易因无法辨认而被阅读老师扣掉1-5分。
在“多拿一分,干掉千人”的高考中,0.5分都尤为珍贵。
所以,父母一定要督促孩子从小练字,规范化的书写不仅能保持卷面整洁,给老师好的印象,还有助于提升孩子的书写速度,高效完成题目,可谓是一举两得。
人民日报练字规范:
2. 粗心
经常会有孩子在考试结束后懊恼自己因为“粗心”做错了哪些题,丢失了多少分。
可如果每次考试失利都用“粗心”的借口来掩盖学习上的问题,成绩就不会有太大提高。
粗心的本质,其实就是孩子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
审题不清,导致答非所问;基础不牢,最怕易题丢分;草稿潦草,容易抄错答案。
高考机会珍贵且有限,一次次粗心的叠加,终会成为孩子高分路上的拦路虎。
当父母发现孩子在学习上太过粗心时,一定要及时干预,教会孩子正确的审题习惯;要求孩子一定要认真对待每一次考试,不能眼高手低。
仔细踏实,是学有所成的根本;粗心马虎,是求知路上的大敌。
3. 阅读
参加多次中高考改卷的言芳老师感慨:
“当前的政治主观题可以当阅读理解题做了,阅读能力强的孩子很占优势。换句话说,阅读不好的孩子不仅语文拿不了高分,政治、历史,甚至需要读懂题意的数学等理科成绩也会受影响。”
不阅读的孩子,理解能力差;不阅读的孩子,思辨能力差;不阅读的孩子,写作能力差。
反之,孩子的理解、思辨以及写作能力都能从阅读中获得提升。
得阅读者得语文,得语文者得天下。
阅读,滋养孩子成长,助力孩子成才。
学习规划
4. 语文
语文学习没有捷径,重在积累。
孩子学好语文的关键,就是做到勤摘抄、多背诵、常写作。
勤摘抄:每学期都应该准备一个摘抄本,方便记录课内外好词好句,成语典故、优美诗歌等。
多背诵:摘抄的内容要经常看,多记多背,才能将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灵活运用。
常写作:每天将自己的所想所感写下来,以日记的形式记录发生的事情,除此之外,也可以每天找5个人民日报的金句,模仿练习,提高写作能力。
5. 数学
理科方面,很多题目,能看懂答案不等于就会做,会做不等于就能拿满分。
因此,错题本是数学学习中的重要一环。
整理错题本,需要注意:
将考试中的错题整理、分析、归类,从中找到自己的知识薄弱环节,对此进行专项训练;
分析出错的具体原因,明确到底是答题失误还是思维方法错误、知识运用错误等等;
纠错时要仔细核对每一个步骤,加深错题印象,避免被同一个错误绊倒两次;
平时每天抽出半个小时消化最新的错题,考试前一周拿着错题本复习,再次巩固之前容易出错的地方。
6. 英语
英语单词和固定句式是英语学习的基础,单词背诵要注意“少食多餐”。
一天背50个单词左右就可以,将每天遇到的容易忘记,难背的单词,用写小卡片的形式记录下来,每晚睡前读一读。
另外,一周做一次汇总,将之前累积的小卡片再背一遍。
晨读时大声朗读固定句式和课文,有利于培养语感。
性格塑造
7. 拖延
无论学习还是生活,孩子都有需要自己独立完成的课题。
父母若是事无巨细的包办,容易养出一个喜欢拖延的孩子。
当孩子逐渐养成做事磨蹭、拖拉的这种性格,他们便会在生活中逃避很多事情。
正如比尔盖茨所说:
“很多人喜欢拖延,他们对手头的事情不是做不好,而是不去做,这是最大的恶习。”
今日事,今日毕。
告诉孩子,先学习后玩耍,重要事情永远是第一顺位。
有智慧的父母从小就在教会孩子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用鼓励代替唠叨,用兴趣代替催促,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遇到难题时,磨蹭拖延只会加剧痛苦,迎面而上才能解决问题。
8. 坚持
高考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定的孩子,才能到达理想的彼岸。
曾考入清华的双胞胎姐妹花学霸焦宇晨、焦宇晓,她们在分享学习经验之时说过:假期不是用来休息的,而是用来反超的。
正是寒暑假也从不懈怠的这份坚持,让她们获得了进入中国顶级学府的入场券。
学习不是百米冲刺,而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比拼的是毅力、决心和长期坚持。
孩子身上那股韧劲儿不会凭空出现,根源在父母。
优秀的父母,都懂得狠心管教,对孩子少一分溺爱放纵,孩子就能多一分坚持与恒心。
9. 逆商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的陈春花教授发现:
成功其实有一个定律,20%智商+40%情商+40%逆商。
智商和情商决定孩子飞多高,逆商决定孩子飞多远。
逆商弱的孩子很容易遇到挫折就一蹶不振,学习和生活便会止步不前;逆商强的孩子,才能从逆境中涅槃重生。
周桐,2021年高考684分,位列安徽171名,分数不是顶尖,却惊动清华。
原来他在高二时去参加中科大少年班选拔时,意外出车祸后遭遇截肢。
但这场突如其来的意外,并没有让他怨天尤人,自暴自弃,而是把医院当学校,病床做课堂。
经过7个月休学,8次手术后周桐终于重返学校,成绩也没有落下太多,之后通过清华大学自强计划初审,高考成绩出来后,接到清华招生办录取的通知。
正是周桐强大的内心和不屈服命运的精神,让他为高考交上了一份卓越的答卷。
拥有抗挫力的孩子,能用超乎常人的意志踏平一切阻碍。
人生方向
10. 起跑线
教育界人们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
于是家长们挤破了头皮为孩子报补习班,孩子稍微落后几名就焦虑万分。
在教育内卷的推动下,孩子不得不在赛道上抢跑。
小学学奥数,参加各种比赛,初中开始学高中的课程,高中开始学习大学知识用来解决考试中遇到的难题。
或许短时间这样做能见成绩,但教育的目的绝不是将孩子培养成一个个脆弱的做题机器。
真正的起跑线应该是父母引导孩子找到学习的动力,让他们明白学习是为自己的未来而奋斗。
父母也要保持平和的心态,不焦虑、不内卷,允许孩子按照自己的节奏一路向前。
11. 竞争
这个世界最可怕的莫过于,比你聪明的人,还比你更努力,更自律。
年级第一的小立,大一时每天早上六点半准时参加英语社团的晨读,晚上去图书馆学习一小时后,8点左右和朋友一起学习街舞,热爱骑行的他周六日会和志同道合的骑友一同奔赴自然。
孩子,无论何时何地,一定要多结交小立这样的朋友。
人外有人,山外有山,只有和优秀者为伍,你才能迈向更高处。
时刻记住:坐井观天只望一方天地,高瞻远瞩方见海阔天空。
12. 未来
大学阶段,很多孩子都会经历一段时间的迷茫。
别人熬夜打游戏我也打游戏,别人不上课去逛街我也翘课逛街。
这类孩子不清楚读大学的意义,更看不清未来的方向,四年后,他们就只能随波逐流。
而那些从大一就开始规划自己未来的孩子,目标明确,行动力强,毕业后活成了自己喜欢的模样。
大学,是孩子成人的重要阶段,要珍惜这四年时光,多提升,多探索。
最后,分享一段很喜欢的话,愿所有孩子都能把握青春年华,走好自己的人生路:
“真正能给你撑腰的,是丰富的知识储备,足够的经济基础,和那个打不败的自己。
以后的日子去多长点本事,多读书,多走些路,多看世界。
你的任务,就是珍惜你自己的人生,而且要比之前更加珍惜。”
点亮文末【在看】,与所有父母、孩子共勉!
-⭐男孩派大咖连线直播预告⭐-
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选对书很重要
这个暑期孩子读什么?怎么读?
如何让孩子爱上自主阅读?
7月5日上午9:30来男孩派直播间
听听青少年阅读教育专家周璐老师的分享
*来源:中学生听书(ID:),中小学免费有声平台,听海量必读名著、必背古诗词。百万父母的教育宝典,更多教育干货文章,欢迎关注我们。
*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图虫创意。
亲爱的,如果我们的文章对你有帮助,就把我们“设为星标”★吧!这样就不会错过每天推送啦!
育儿先育己,长按下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