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1:
5月20日,港交所发布两份咨询总结,一是提高主板盈利规定,要求主板上市公司三个会计年度盈利总和达到8000万港元,此项规定将于2022年1月1日生效。
二是《纪律处分咨询总结》,此项规定将加强港交所对个别人士的失当及违反《上市规则》的行为作出追究并施加失当制裁的权利。
评论:
港股小市值股占比过高。规则改变前,香港交易所对小市值股的上市标准较为宽松,仅要求小市值股满足较低的盈利要求即可上市,因此港股市场上小市值股占比较高。另外赴港上市的公司基本均通过主板下的盈利标准(即最近一年股东应占盈利>=2000万港元且最近两年股东应占盈利>=3000万港元)上市,这使得港股市场上小市值股占比过高的现象近几年日益严重。
“宽进严出”导致小市值股占比过高,港股整体流动性受到影响。实施注册制下的香港交易所对于小市值股的上市要求过于宽松。但退市要求并不严格,这直接导致了港股中存在大量的“仙股”,也在一定程度上拉低了港股的整体流动性。
新IPO 规则提高了主板上市门槛,将有助于改善港股市场上小市值股和“ 仙股”
占比过高的现象。虽然新的IPO 规则对于市值的要求没有提高,但是盈利门槛的提高一方面有助于筛选出盈利能力强的证券,该部分证券未来市值持续增长的概率更高。另一方面因为盈利较高的证券相对来说市值更高,所以该标准也无形中提升了市值要求。新的IPO 规则正式实施后,将有助于改善港股市场上小市值股占比过高的现象,从而改善港股整体的流动性,利好香港市场的长远发展。
事件2:
5月21日,恒生指数公司公布新一轮恒生指数季度检讨结果,所有变动将于6月7日起生效。恒生指数成分股数目将由目前的55只增加到58只,新加入信义光能、比亚迪股份、碧桂园服务。另外恒生指数统一采用8%的权重上限,因此友邦保险、腾讯控股的各自比重由原来的10.24%与9.38%统一下调为8%。而美团-W与阿里巴巴-SW的各自比重由原来的4.28%和5.59%,分别上调为7.71%与7.33%。
评论:
恒生指数新调整后,新经济股的占比将进一步提升。此次调整进一步改善了恒生指数原有的旧经济占比过高的结构,更加贴合近年来市场交易热度与港股市场结构。交投活跃度与估值中枢也随之改善,港股长期价值与吸引力也得到了提升。
金融地产的比重进一步由之前的49.42%下降到46.02%,资讯科技业的比重则由22.84%上升到26.42%。
风险分析:通胀超预期回升;海外市场波动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