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回顾:三大指数收跌,周期板块修复
周五A股三大指数高开后下行,上证指数-0.58%,深证成指-0.81%、创业板指-0.97%。两市成交额为8080.3亿元,较上一交易日略有缩量,北上资金净卖出5.78亿。盘面上,钢铁、采掘、公用事业、有色金属板块领涨,国防军工、非银金融、休闲服务、银行板块跌幅居前。概念方面,铁矿石、锂矿、火电、连板等板块涨幅居前,炒股软件、疫苗、半导体设备、半导体硅片等跌幅居前。
热点跟踪∶碳中和市场活跃,聚焦氢能产业布局当前我国能源产业的碳排放规模较大,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出后,以煤炭、石油为代表的高排放产业必将迎来大转型。从能源结构分布看,石涸、保饭等传统化石能源的占比较高,以氢能为代表的清洁能源占比正快速提升。氢能作为全球最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之一,对化石能源有一定的替代效应:随着越来越多的车企布局氢燃料电池,氢能的应用场景和产业链布局正在逐步完善,氢能在此次能源、交通等领域的重要性显著提升,后续低碳氢、光伏制氢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将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保障。
对于地方政府来说,氢能产业对地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有重要意义。从地方政府发布的地区“十四五”规划和一季度相关政策来看,各地纷纷响应国家号召,结合地区产业结构,稳步推进氢能产业发展,设置具有地方特色的氢能产业发展路径和商业模式。整体来看,各地区各有侧重,对于能源禀赋较强的地区,政府更加注重氢站、低碳氢、光伏制氢等产业,对于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快速发展的地区,氢燃料电池、加氢站的普及则成为地方政府的关注重点。地方政府扶持氢站、柴转氢、氢燃料电池车等产业,有利于地区氢能技术提升、氢能上下游产业链建设,将加速地区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
对于上市公司而言,氢能产业尚处于发展初期,若能够率先实现产业转型、取得技术突破,将有效提升对公司未来的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对传统能源企业来说,当前化石能源的使用比例正在逐步降低,公司凭借原有的品牌力、渠道优势,布局氢能运输、加氢站等产业,加速业务转型,创造新的盈利增长点。对汽车制造企业来说,目前氢能燃料电池的应用场景增多,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处于快速扩张时期,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都有望在行业发展进程中受益。
当前氢能产业仍处于发展初期,核心技术尚待突破、成本较高、运输和储存能力差、监管制度建设不完善等问题是制约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在肯定市场潜力的同时也应注重市场跟风炒作投资、产能过剩等问题,重视市场潜在风险。
长期看来,氢能产业的发展前景值得期待,根据《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白皮书2020》,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下,我国氢气年需求量将从3342万吨提升至1.3亿吨左右,在终端能源体系中所占比例达20%,氢能源的发展是大势所趋。从政策层面看,应加强政策合理引导,考虑到相关产业的研发成本和经营成本较高,对投入较大的龙头企业可以给予—定的财税支持,另外从政策层面引导产业集群建设,完善全产业链布局,同时还应重视相关法规制度的完善,遏制跟风炒作、盲目投资等行为。对于相关企业而言,应发挥自身比较优势,重视核心技术突破,探索全新的商业模式,推进氢能产业的市场化建设。
大势研判∶重视结构性机会,关注成长风格
今日市场高开低走,成交额略有缩量,量能并未有效释放,市场观望情绪较浓,情绪偏向谨慎。行业方面,尽管周期股有所表现,稳价措施出台后,今日期货市场中黑色系商品价格再度走低,商品期货价格明显降温。目前市场风格正在发生转换,在调控背景下,前期走强的周期股波动性较大,展望后市,前期回调较大的成长风格存在一定机会,投资者应灵活配置,关注基本面、业绩等核心指标,注重结构性机会,切勿盲目最高短期热点。
在配置方向方面:
一是在布局成长风格,建议关注行业景气度、基本面、业绩等因素,配置性价比高、低估值的优质蓝筹股;二是碳排放交易市场即将开放,随着相关法规制度的完善,在政策红利下,关注新能源主题具备长期上涨逻辑,关注细分领域内龙头企业。
风险提示:经济政策演化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