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月财报季落幕后,随着PPI 的快速攀升,原材料价格上涨对于企业毛利的挫伤成为了市场热门话题,而一季报也成为了检验这一现象的重要依据。从大类板块的毛利率来看,一季报上游周期品的毛利率(TTM)较年报上行0.6%,改善方向符合预期;但一季报中游制造板块的毛利率与2020 年报持平,出现了少有的收入增速大幅回升而毛利率并未上行的组合,从而引发了市场对于中游制造毛利承压的担忧。本篇报告我们从会计制度变更这一微观角度出发,试图将“仓储运输费”这一会计科目的变更进行还原,从而把握更加真实的大类板块景气度。
“仓储运输费”这一会计科目的调整依据,可以追溯到2017 年7 月5日,财政部发布了《关于修订印发<企业会计准则第14 号——收入>的通知》,要求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企业以及在境外上市并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或企业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表的企业,自2018 年1月1 日起施行新收入准则;其他境内上市企业,自2020 年1 月1 日起施行新收入准则;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非上市企业,自2021 年1 月1 日起施行。
新收入准则对很多科目进行了规范从而使得我国的收入准则与国际收入准则趋同,而这个变化显著影响了2020 年不少企业的财务报表。我们以“仓储运输费”这一科目为例,在旧的收入准则下,该科目计入“销售费用”,而在新的收入准则下,由于采用统一的收入确认模型来规范所有与客户之间的合同产生的收入,因此“仓储运输费”被计入“营业成本”。新旧会计收入准则切换之下,直接导致了企业营业成本的提升和销售费用的下降,从而也就导致了毛利率和三费率双双回落的格局,虽然最终不影响利润端,但却容易使市场过度解读成本端压力对于毛利率的挤压效应以及上市公司控费的力度。
由于2020 年仅有1255 家A 股上市公司完成了“仓储运输费”的会计制度变更(筛选依据为:2019年“仓储运输费”不为0,而2020 年为0),为了还原2020 年真实的销售费用率和毛利率,我们假设2020 年仓储运输费占销售费用的比例与2012-2019 年均值持平,并将计算得到的计入营业成本的部分仓储运输费进行扣除后得到各个大类板块和一级行业的真实毛利率水平。从结果中可以看到,经过计算调整后,周期、中游制造、消费、成长和稳定板块2020 年真实毛利率水平分别将提高0.2%、0.5%、0.3%、0.1%和0.0%,其中中游制造板块典型的三个行业:机械设备、电气设备和国防军工2020 年真实毛利率水平分别将提高0.5%、0.5%和0.2%,说明市场担心的中游制造板块毛利率受到原材料成本上涨挫伤这一问题被一定程度上高估了。(此处没有讨论21Q1 是因为“仓储运输费”
作为附注科目仅在年报和半年报披露,因此无法对21Q1 进行单独的还原)。
为了能够更好地把握一季报所呈现出的各个大类板块盈利能力的变化,我们认为毛利率-三费率应该是更科学的指标(仓储运输费的会计制度变更会导致毛利率和三费率同幅度回落)。从这一指标来看:
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主导周期板块盈利能力改善,管理费用率下行所体现的控费影响有限;而对于中游制造、消费和成长板块,盈利能力真实改善的同时,控费因素有正面贡献,但不能解释全部的改善,供需格局改善同样有推动。
备注:新的收入准则下,如果属于单项履约义务的,即通常情况下该运输发生在控制权转移至客户之后(确认销售收入之后),相应的对价确认为营业收入,发生的运费确认为营业成本(通过“合同履约成本”归集)。如果不属于单项履约义务的,即通常情况下该运输发生在控制权转移至之前(确认销售收入之前),发生的运费也确认为营业成本(也通过“合同履约成本”归集),但这里的营业成本在性质上属于销售商品成本的一部分,简言之,在新收入准则下的运费会计处理,均计入营业成本,其中:构成单项履约义务的,其性质属于提供服务成本,不构成单项履约义务的,其性质属于销售商品成本,除少数特殊情况外(不属于合同中约定的为客户发生的或者说并不是为履约而发生的运输,其对应的运费仍然计入销售费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