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网络杂谈

iPhone 7:想要见证苹果眼中的未来 请先缴纳信仰税

苹果一直都很自信地认为自己是未来的代言人,过去的八年时间的确证明了这一点。它的智能手机带领着大家探索三星s7蓝…

苹果一直都很自信地认为自己是未来的代言人,过去的八年时间的确证明了这一点。它的智能手机带领着大家探索三星s7蓝牙搜不到设备,进入移动互联网的新时代,在这一技术和行为习惯演进的历史进程里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也正因如此,苹果开始有了一种未来由自己创造的飘飘然感,这种爆棚的自信,在全新的 7/7 Plus身上体现无遗。
设计不变应万变 高级黑泪流满面
如果强行把的设计进化给模式化,我们可以粗略地把它更换设计的频率定为两年一换: 4/4S为一套、 5/5S为一套、 6/6S(Plus)为一套。当然 SE这种榨取老设计剩余价值的机型我们没有算进去。按照这个规律, 7应该是采用全新的外观设计,美感不说秒天秒地,总该甩开隔壁安卓几条街吧。
结果苹果就不按套路出牌, 7继续沿用了 6/6S的那一套造型。当然,一套成功的实用主义设计连续用上三年并不是件丢人的事情,不过这是更新换代速度极快的智能手机,而且作为领导者,标杆一般的存在,苹果选择吃老本,不免要让人指摘为保守。
说沿用,那肯定不是100%照搬,小打小闹的改动仍必须做。比如天线带在机头的位置安排还是很巧妙的,而且在黑色机型上隐藏得相当好,肉眼不仔细观察还难以分辨。然而提到这个黑——尤其是亮面“高级”黑,真心把苹果那种满溢的自信,以及对指纹执着的爱全方位地展现了出来。
亮面黑是那种上一秒你还在用裸手触摸,下一秒马上就会后悔的外观工艺,它对指纹和刮擦的抵抗力几乎为零,强迫症患者和完美主义信徒是绝对无法绕开保护套这一尴尬的话题的。然而,两代齐戴套,安能辨我是七六?若想要在外观上惊艳到别人, 7其实并没有合适的颜色可以挑。想当初小编首发预订的玫瑰金6S,不把保护套取了,没人知道自己用的是6S,扒手连看都懒得看一眼。何其低调。
当然, 7设计上的完善,具有实用性的可取之处也是有的,那就是IP67级别的防水防尘,可保手机在浅水中潜水30分钟。一干安卓党要笑了,且不提这种程度大法早就做到了,防水功能现在更是有要成为猴山统领级人物标配的趋势。但我们这里说的是,安卓能刷iOS吗?不能?那这里也没有更多可以谈的了。这一点对苹果来说就是进步,真不能黑。
3D Touch没存在感? 那让Home键代言好了
还记得去年 6S发布的时候,苹果花了好长篇幅来解说3D Touch功能,以及支持其运作的 。一年过去了,3D Touch仍然是存在感稀薄,直到最近借着各种零钱支付的势头小编才想起来原来这个通道可以节省我打开数字钱包的时间,但除此之外,好像很难找到必须使用3D Touch的第二个理由。
于是苹果生气了, 7的Home键不做实体按键,取而代之的是一块凹陷的触摸识别区,然后使用 来模拟人手按压按键的手感。这么做的好处显而易见:再也不会有什么被按坏的Home键,小白点也可以载入史册了。然而这么做也有坏处,按下那个新Home键,感觉整个的屁股都在为你而撅起——尤其是当平放于桌面上时,对Home键区施加压力,得到的是一种相当诡异的反馈。虽然苹果给这个反馈提供了三档强度的设置,但这种怪异的感觉终究还是要花时间适应。
而为了使 能更多地参与到手机的运作中来,苹果在iOS 10里加了很多线性振动反馈。例如在下拉通知条时,手机会小小地振动一下,给予使用者一个拉动的重量感,算是一点对以往拟物思路的微小回溯。但第三方拥抱苹果手机这些新特性的动作明显就要慢不止一拍,而且提供到的功能在反馈机制的利用上也显然不够苹果精髓。
而且很让人郁闷的是,同样具备 的 6S/6S Plus,反而不支持iOS 10带来的这些新触觉反馈,苹果这个 7上 “做了微调”、“更加精确”的解释,很没有说服力。只能理解为苹果想强行拉开代差,凸显新机优势。
双扬声器也掩盖不了没有耳机孔的忧伤
在勇气这一点上,苹果没有说错:在一部一天起码要在手中使用12个小时的设备上,抛弃掉已被广泛采用不知道多少年的3.5mm音频插孔,确实需要莫大的勇气。要不然他们也不会准备一手退路——苹果史上售价最低的配件,仅售9美元的3.5mm转转接线。人们心说你这不坑人吗,这意思是我要买一打在家里备用?天真。苹果希望的是每一个教徒都诚心诚意奉上159美刀的信仰税,购买一组无线耳塞。
苹果切掉3.5mm模拟耳机插孔,全面统一使用进行外部有线连接的做法,的确成为了 7身上引发最多争论的一个改变。苹果的说法是,他们正在设想一个无线的未来——而他们的下刀处所选得恰恰是人们极少在乎无线与否的一个方面。
我们并不想去讨论苹果这种做法是否“正确”或者“适当”,因为这是他们基于自身利益考虑而采取的措施。既然苹果如此想要展示一下他们理想中的无线未来,那此处我们就把注意力放在,以及与其相关的连接性能上好了。
本质上仍然是一副蓝牙耳塞,苹果在它的W1芯片,以及iOS/macOS/上所下的功夫主要集中在配对的便利性改善上。用过蓝牙设备的人都知道配对过程不是什么傻瓜化的单次动作,而做到了一次配对,苹果全家无缝接盘的方便,但除此之外,真找不到音质平平的相比其他无线蓝牙耳机还能有什么特别之处。如果非要说,这反而凸显了苹果在封闭生态圈获利显示出的那副难看吃相——在的这种优待面前,其他第三方副厂的配件就是活脱脱的二等公民。
与的强行无线相比起来,这个功能的惨淡,则对它所鼓吹的“无线未来”更具有讽刺意味——而它今天这副鸡肋模样同样也和苹果的这种封闭生态脱不了干系,假如他们对开放第三方支持,让Sonos、亚马逊这样的家庭无线影音系统也支持流播,这个功能也不至于今天这样被吊死在Apple TV这一棵树上。顺带一提,现在小编用使用自己手机最多的场合,是为了绕过iOS系统不让直播app直接抓取屏幕的限制,转流到PC端的模拟器直播手机游戏。在人为制造麻烦上,苹果从来都玩得炉火纯青。
至于机身首尾置入双扬声器实现立体声,HTC摘下了Vive头戴显示器,满脸问号。
这是7的一小步 也是7Plus的一大步
苹果的拍照长久以来一直都被拿来当作标准参照,不是因为它的摄像头模组硬件指标有多好,而是因为它的图像算法最为犀利,这一点一直少有安卓机型能做到和它同一水准。直到近两年,高通带着一帮安卓厂商在这上面奋起直追,其中最显著的便是三星的 S7,这大概是第一台在拍摄上能全面打败苹果手机的“其他手机”。苹果不得不就此做出回应。
7升级了更快的f/1.8光圈,并且加入了 6S上缺失的OIS,四色True Tone LED闪光灯,以及广色域拍摄。这些能够给 7带来一定的拍摄性能和画面表现提升——相比 6S能有略加活泼的颜色表现,还有更浅一点的照片景深。但在之类app介入之后,这点提升也会被后期处理给抹平,所以忽略不计也没有问题。
不过对于 7 Plus来说,情况就不一样了——这是苹果第一台采用双摄像头的手机,它在 7那颗f/1.8 28mm广角镜头的基础上,再加了一颗f/2.8 56mm的长焦镜头。藉由此苹果实现了2x光学变焦,一键在广角和长焦镜头间流畅切换,感觉又重新发明了手机变焦。当然剩下到10x的部分,还是全部继续使用数字变焦,而一旦进入数字变焦段,它就还是你所熟悉的那个数字变焦,苹果也没什么黑魔法把照片里的颗粒给擦擦干净。
但不能因此就轻视 7/7 Plus的拍摄,认为它和上一代相比无甚进步。首先 7 Plus的光学变焦实现就已做得相当不错,假如苹果在日后的iOS升级里给双摄像头加入更多花式拍照功能,一骑绝尘完全有可能。同时,这一代苹果的ISP地位相比以前重要很多,在整个A10 Core里面占到接近1/4的面积,且处理速度比以前快了一倍。苹果一向强势的自定制优化很可能又会成为胜负手,而RAW拍摄的支持也补上了一块容易被安卓机型抓住打的短板。
电池扛不住性能 iOS 10提醒换新机
在 7身上,苹果竟然开始用起了那种二大核+二小核的设计,不由得让人联想ARM一直鼓吹的big.架构。可能从安卓厂商的以往的表现来看我们并不会觉得这架构有多好,但苹果总是喜欢在一些我们意想不到的小地方搞出点大事情,所以目前也不好下定论。可以肯定的是, 7+iOS 10依然是一个日常使用中流畅得察觉不到任何卡顿的组合。当然呐,如果你用 6S升级到iOS 10的话,就总会有种手机变卡的感(cuo)觉,很快就会开始纠结于是否要换新手机的烦恼了。
至于新机的续航能力,它还是标准的苹果系手机表现,在标准重度使用用户那种社交应用/网页浏览/内容阅读来回切换的摧残下,半天不能再多,一两个小时左右的续航延长,对iOS用户来说无疑是杯水车薪。
小米卖期货 苹果卖信仰
总而言之,就 7/7 Plus这种程度的更新和改变,放在其他厂商身上,人们可能会安然接受,然而对于苹果,期望值总会高一个档次。苹果这一次更像是向智能手机用户兜售一些不存在于现在的东西,但不是小米那种期货玩法。业内有俏皮话说,三流厂商卖产品,二流厂商卖概念,一流厂商卖标准,而现在苹果卖未来,人们是否买账还看各自的信仰坚定程度。
不过,我们不应为苹果的这种自信和傲慢而抱怨,因为这是完全是自作自得——我们所有人用行动和钞票把这家公司捧上了神坛,现在没有了教主指路三星s7蓝牙搜不到设备,即使他们不能再拿出过去那种程度的革命性设计,我们中的大部分还是会心甘情愿地上缴好几千以换取继续保留在潮流中的位置。毕竟是自己种出来的苹果,再苦再难吃也要把它吃完。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卡奇财经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fhnjr.com/?p=72815

作者: 卡奇财经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