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网络杂谈

创业团队的股权,只能按出资额来分配吗?千万不要再踩这些坑了

在现在这个充分竞争和信息透明的时代,商业的本质虽然没有太大变化,但是商业的模式却玩法很多,再加上现代科技高速发…

在现在这个充分竞争和信息透明的时代,商业的本质虽然没有太大变化,但是商业的模式却玩法很多,再加上现代科技高速发展,很多行业迭代的速度可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也不为过。
因此对于这个时代的创业者来说,不再是胆子大,能吃苦,一招鲜就可以让自己创业成功的,而是对于其综合能力和素养有着极高的要求。
但是一个人的精力和时间有限,不可能精通现代商业的每一个环节,那么应该怎么办呢?
找合伙人,用团队的优势来弥补个人的劣势。
有句话说的特别好,没有完美的个体,但有完美的团队。
现在已经过了单打独斗的时代了,因此,每一个创业者在初期绕必须要做的事情,就是寻找合伙人,组建团队。
而在这里有着一个创业路上雷区高发的领域,那就是创始团队的股权分配问题,多少优秀的创业项目,最终死于股权纷争的问题。
笔者作为一个连续创业者,当然也踩过股权分配的坑,所以这里想用几篇文章和各位小伙伴讲讲股权分配的一些常识性的问题,希望可以帮助更多的小伙伴避免踩坑。
首先,关于股权分配,创业者经常会遇到哪些问题呢?
第一,意气用事,不愿意谈股权分配的问题
很多刚开始创业的朋友,不愿意主动谈论股权分配的问题,认为这个话题不容易启齿,所以他们要么完全回避这个问题,要么只是说一些模棱两可的约定,比如“先做事其他好商量”,或者“我们之间还有什么不好说的,以后再说吧”。
相信我,如果没有在第一天就把股份的分配问题谈清楚,并写下来。股权的分配等得越久,就越难谈。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每个人都会觉得自己是项目成功必不可少的功臣,关于股权分配的讨论就会变得越来越难以进行。
所以,一定要尽早进行股权分配的讨论并达成共识。谈这个问题的理想时间是,几个人商量并决定一起做事情之前。
第二,吃大锅饭,搞平均主义
在美国,几个创始人平分股权,公司也能做起来。但中国正相反,能够做起来的公司,更多是一股独大。
比较成功的模式是这样的公司可以不设股东会吗,有一个大家都信服的大股东作为牵头人,他是公司决策的中心,对公司承担最大的责任;另外搭配1-2个占股权10-20%、与大股东互补的能力和资源的合伙股东,能发出跟大股东不同的声音,对公司有一定的影响力。基于这样的一个模式,既保持有不同的意见,又有人拍板和承担责任。
投资人在投资早期项目的时候,通常会认为比较好的股权结构是:创始人51-70%, 联合创始人20-30% ,期权池10-15%。
第三,认为创业的点子是自己提出来的,所以自己理所应当占据最大的股份
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误区:创业是一个艰苦的多年过程,而不是一个点子。点子本身都是靠做出来的,过程中充满了各种的试错和调整,创业项目能够成功,所有的产品和业务与当初最早的点子相比,早已面目全非。
如果点子提出者在公司成长过程中无法做出真正的贡献和价值,其他创始人很大可能因为分配不公而抛弃你另立炉灶。
第四,没有考虑合伙人的退出机制
很多公司在合伙时都把未来想象的很美好,结果真开伙了公司可以不设股东会吗,发现有的合伙人并不投入,有的合伙人干了一阵就闹着要退出,对公司的运营造成了很大的波动。
最常见的两种情况,一是几个合伙人一起工作了不久了,公司遇到困难,有合伙人退出了,后来经过其他几个合伙人的努力,公司越来越好,但是这个退出的合伙人仍然拥有公司一部分股份,看到公司越来越好,他也不愿意退出,造成了极大的不公平,这个时候应该怎么办?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几个合伙人一起创业,但是共事了一段时间,发现其中有一个合伙人能力跟不上,不足以作为合伙人独当一面,这个时候怎么办?
合伙创业就和找对象结婚一样,结婚容易,离婚难啊,我的建议就是创业之初,约定合伙人的退出机制。
那合伙人创业,如何分配股权比例才算合理呢?
关于创业公司的股权设计,先要给大家普及三个概念,大家一定要记住:
创始人要想修改公司章程,获得对公司事务绝对的表决权,就必须拥有 2/ 3 以上的绝对控股地位,也就是占股67%以上的绝对控股权; 创始人若要拥有对大多数事项的最后表决权,需拥有50% 以上的股份,也就是占股51%以上的相对控制权。 股份权益可以包含所有权、分红权、表决权和股票增值权,这个四大权益可以拆分组合,这是很多股权设计和期权设计的基础。
下面我就用案例讲解的方式,跟大家讲讲创业团队股权设计的方法和经验。
案例:小王想做一个社区电商项目,需要开发推广和销售小程序,找了三个人一起创业,启动资金需要10万;
小王:项目发起人,10年互联网经验,丰富的管理运营经验,以及大量的渠道资源,出资4万;
股东A:供应链合伙人,负责供应链的整合,出资3万;
股东B:技术合伙人,负责小程序的开发,出资1万;
股东C:没办法全职参与,作为财务合伙人,投资2万。
这四个人的股份应该如何分配?是按出资比例分别占股40%,30%,10%和20%吗?
股东C只出钱,不干事,也占20%,对其他做事的人不公平怎么办?
好,大家跟我来一起看一下,对于这个案例,我们应该如何处理?
首先我们来一下单纯按出资比例分配,会有什么问题:
那不按出资比例,我们应该如何去设计股权分配?
这里有一个小技巧,就是可以在公司成立时,把公司的股份构成方式做一个约定,分为资金股、人力股、资源股和技术股。
比如说,小王这个项目,总共也就需要10万块钱,很少的一笔资金,说明不是一个资金驱动型的项目,社区电商,更考验的社区开拓的能力,其次是供应链整合的能力,最后是小程序开发的技术,因为小程序开发不是什么稀缺资源,外包的公司一抓一大把。
那根据这个项目的特点,我们做一个核心竞争力排序:市场渠道资源>技术开发>启动资金。
好了,几位股东对于这个核心竞争力的排序首先达成共识。
然后,根据排序,约定人力股占比40%,资源股占比20%,技术股占比10%,资金股占比30%。一般资金股不能太低,否则就没人愿意出钱了,对吧。
人力股的分配可以参照各个合伙人在市场上的薪资水平来确定一个比例做参考,因为薪资水平也反映了一个人在入伙前的工作经验、个人能力、岗位稀缺性等等。
那么更合理的股权分配方式就应该如下:
上面这就是股权分配中,比较简单,也比较常用的一种分配方式,对于创业初期的小伙伴来说,了解这些基本的概念和注意事项,基本上就可以避免掉大多数坑。
那么有了股权分配好了,公司开始运转了,突然有合伙人想要退出了怎么办?或者有合伙人的能力达不到预期,需要让他退出,又该怎么办呢?
因为篇幅有限,关于股东退出机制的问题,小编将在下一篇文章中,再和大家讲一讲,希望对各位创业的小伙伴有所帮助。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卡奇财经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fhnjr.com/?p=68898

作者: 卡奇财经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