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投资分享

在银行,你学会了什么?

学会了一个道理:在银行工作,一定不能利欲熏心。 我曾经见到过一个实习生,她虚假发放了20 笔贷款,总金额320…

学会了一个道理:在银行工作,一定不能利欲熏心。

我曾经见到过一个实习生,她虚假发放了20 笔贷款,总金额320万。然而更诡异的是,此事却无人发现……

本专栏由真实故事改编,为保护当事人已化名。

2016年,我跳槽去了同城另一家银行,在这里担任一个部门的团队经理,而我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参与这场日旷持久的交叉走访。

所谓的交叉走访,就是每个部门派出员工对隔壁部门的贷款进行抽样走访,以检验对方部门已经发放的贷款中是否存在违规或可能暴露的风险。作为竞争关系的各个部门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审视同一笔贷款,可能得出不同的观点并采取不同的措施,对银行这样经营风险的庞大机构而言,很有必要。

我随手打开业务二部的信贷档案翻开了起来,都是金额上千万的中型贷款,抵押物充足,信用记录良好,回报适中,看似没有太大的问题,翻到后面几页时,却被一个借款人的名字吸引了。那是一个在本地的综合批发市场卖针织品的小老板,曾经也是我的客户,我往后翻了几页,又看到了这个市场的其他一些客户。

这批客户都是我入这个行当以来接触的最早的一批客户,大多是小本经营,小富即安的个体户,贷款的金额从5万到50 万不等,在以中大企业为主的业务二部里,这批小客户的出现宛如一阵清流,十分符合时下往小微企业转型的既定方针。

“那批小客户啊,是我们部门的一个实习生跑出来的,这个小女孩真是不错,有干劲,又努力,很多客户经理不愿意去做的小商小贩都被她做下来并维护得好好的。”二部的老总姓胥,人到中年的发福像,啤酒肚挺得老大,热情地向我介绍着关于这些贷款的情况,我顿时对这个姓刘的小姑娘来了兴趣。

小刘是个入行还不到两个月的新员工,穿着自己买的工作制服,坐在位子上,手不住地抠着裙角显得慌乱而稚嫩。“别紧张,我只是看到你做的这些贷款客户,所以来找你来了解一下。”我笑笑,指着那个卖针织品的小老板,让她介绍一下情况。

据小刘自己说,这是她父亲生意上的朋友,小时候到他店里玩过,现在进了银行,本来是想让那个客户帮忙拉点存款,谁知这个客户无意间提起了贷款的需求,她便在基于对这个客户了解的基础上给这个客户办了贷款。

“为什么要用这种随借随还的贷款?”

“客户的销售额和净利润你是怎么核实的?”

“这几个客户又是怎么营销来的?”

我接连提出我的问题考考这个小姑娘,而她也是对答如流。

我行当年刚刚推出针对商户商圈的信用贷款,只要提供基础资料的复印件且通过系统的预审批,就可以从银行申请到5万到30万不等的纯信用贷款,一次授信,循环使用,相比于其他银行繁琐的抵押审批流程,着实方便了不少,而她正是活用了这个产品在这片商圈里成功推广小有成就。

从她的话语中我能感受到她对做生意的客户群体天生的敏感度,从客户介绍客户到不同的客户配置不同的贷款产品,都有她自己的见解。

在入行还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在大多数新员工还在接受全方位培训的时候,这个小姑娘已经开始用自己的思维宙视客户并配置相应的产品,我不由地有些敬佩起眼前这个有些怯生生的小姑娘。

“继续努力,好好盯住这片市场,你会有收获的。”我拍拍她的肩膀微笑着鼓励她。从她身上我看到了当年初入这个行当时的自己,肯吃苦,要上进,懂得举一反三和对信贷的灵气,老实说,我很看好她。

一个季度又过去了,在这三个月里小刘的业绩上升得很快,以平均每个月至少6笔的进度在那个市场里投放了20多笔贷款,在行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行长甚至在行务会议上点名表扬了小刘,不过由于小刘是尚未转正的实习员工,这些业绩都算到了她的师傅,一个年纪已经40多岁的老客户经理老周名下。

小刘一时成了行里的红人,很多部门都请她去交流分享经验,要说她唯一有什么缺陷的话,来自并不富裕的家庭里的她对金钱看得比较重,对部门核发的奖励常常要求多分一些,占同事的小便宜吃饭喝奶茶,自己却是铁公鸡一毛不拔的样子。

这个季度交叉检查的工作如期而至,这一回,我主动申请了对小刘所在的客户二部进行交叉检查,一方面是图个简单方便,另一方面,在短短的三个月里在一个成熟稳定贷款需求并不旺盛的专业市场里投放了20笔以上的小额贷款,我也想看看这个小刘到底有何灵丹妙药。我怎么也没有想到,这次看似无心的选择,竟然是一场疾风暴雨的序曲前奏。

那是一个周五的下午,一周的工作大多已完毕,我在办公室里翻看着刚刚送到的业务二部的信贷资料,我打开第一个客户的文件夹,从营业执照上看,这个叫李勇的小老板照旧是小刘在那个综合批发市场里投放的客户,经营的是油米的批发,似乎没有什么问题,但翻到客户资产资料那页时,我的眼睛一下子瞪大了。

我飞一般地冲到放款中心找到放款岗小陈,“快,查一下这套房产是不是真的?”

小陈看到一脸焦急的我有些茫然,“怎么了,江总,这套房子有什么不对吗?”话还没说完,就听到他呀的一声叫了出来,“查无此房,这是一套假的房产证复印件。”资料造假!

我浑身的汗毛都竖了起来。小陈也是刚进来没多久的新员工,虽然听说过资料造假,但第一次经手还是有些讶异,“江总,你是怎么知道这套房子有问题的?”

我苦笑了一下,说:“这套房产的地址正好就在我家楼下,但据我了解,我家楼下的邻居并不是这个人,而且,这套房产证有一个最大的纰漏。”

我指着所有权人那一栏说道,“这套房子的建成年份在2014年,房产证上却是所有人李勇和共同所有人姜丽娟写在同一本上的,这种房产证,在2012 年就取消了。”

“什么?二部小刘名下的客户全都是假的?这怎么可能!”在风险总监的办公室,主管风险的副行长老邱惊讶地望着我。而我艰难地抬起头,直视着邱行长讶异而暴怒的目光,掏出报告肯定地回答道,“没错,这是我刚刚整理的调查报告。”我镇定地坐下娓娓道来。

上周五的下午,本该是临近下班的悠闲时刻,当我无意中发现小刘的客户涉嫌造假之后,马上驱车来到了那个市场,我心想着这个客户李勇可能有什么难言之隐,或者是老奸白猾蓄意骗贷将涉世未深的小刘骗得团团转,谁料到了现场竟然连李勇的店都没有找到,在客户营业执照上所写的地址,经营的是另外一家卖箱包的店,店里的经营户显然不是李勇本人。

我接连问了几家商户,都说没有听说过有李勇这号人,我心里一凉,原本以为只是客户资料造假骗取贷款,没想到连客户的经营情况都是假的,这个市场里根本没有个李勇这样一个经营户,营业执照上的地址对应的是另外一个商户,这样既不在这里经营,房产证也造假的客户竟然能从银行里贷出款来,这显然是一起早有预谋的骗贷案。

那大概是我从业至今度过的最繁忙的周末,第二天上午,我便兵分两路,一方面,把所有客户的房产复印件交给放款岗小陈进行房产信息核实,另一方面,我带上所有客户的资料清单,和部门的客户经理小张一起开始挨家挨户地走访。不出我的所料,小陈在一个小时后就电话告知我,这些资料上的房产证复印件,绝大多数都是假的。

而根据现场走访的情形来看,包括我自己那个卖针织品的客户在内,除了最早的几位客户是真实的以外,这之后所有的客户都是假的,绝大多数都是这个市场里既没有这个经营户,经营户所对应的地址上也是一个不相干的人,甚至有个客户的营业执照上写着经营地址是19幢2201号,结果查实这个市场一共才18幢。我陷入了深深的困惑,如果说房产资料造假尚能骗过刚入行当不久的小刘的话,那么在实地走访调查的过程中连客户不在这里经营这样的纰漏都看不出显然不正堂。

这意味着小刘,师傅老周,甚至部门经理胥总…..

在贷款客户和银行信贷人员的关系图中,贷款客户为获取贷款而刻意隐瞒对自己不利的信息,甚至篡改,捏造部分资料,假借他人身份试图骗取贷款,都是常有的事。

但像这次这样,在大面积地出现客户资料造假,客户身份造假的前提下,整个部门一条线的经办人员竟然视而不见放款成功的情况,真的是闻所未闻,我不得不把他们和收受贿赂违规放贷想到一起,也正因为如此,我决定绕开所有人,单独向风险总监邱行长反映这件事情。

邱行长高度重视这件事情,并积极采取了措施,在他的主持下,风险部的稽查人员们兵分两路开始了秘密核实,一方面实地走访,对我所反映的情况进行二次摸排,另一方面通过房管所,联网核查和电话回访对这些身份存疑的客户进行排查。

而在邱行长的强烈要求下,运营管理部的同事破例对这批客户实行了紧急贷款冻结。站在立地的玻璃窗前,看着稽查人员离去的身影,邱行长狠命地抽着烟,我知道,此时此刻在他心里泛起的波澜,堪比大海一样汹涌。

一个星期的时间,各方消息汇总一致,实地走访的一组经过现场的走访确认这些客户并不在市场里经营,经营实体造假属实。而另一队人马反馈的信息则更让我们咋舌,经过多种方式的信息核定,这些贷款客户的真实身份大多已确定,有在乡下待业赌博输了无处借钱的,有开赌坊没有正当行业无法从其他银行贷款的,有经营足浴会所扫黄期间被警密一锅端了的, 有做小工程三年五年没拿到一分钱的,有的已经逃到外地好几个月了,还有的承认在我们银行办了贷款,但却说是帮别人贷的,还有的干脆人都找不着,一直在失联状态。

总之,客户的来源五花八门,质量良莠不齐,却有个共同的特点,不在报告上所属的经营地做生意,以及批量化的资料造假。

邱行长听完汇报,看着满桌的材料,长叹了一声说,“收网吧。”

周一上班,业务二部的经理胥总,客户经理老周,见习生小刘就被叫到了风险部,针对他们涉及的批发综合市场客户批量造假案的聆讯正式开启,胥总和老周面对突如其来的审查备感惊讶,大呼冤枉,而在铁一般的事实面前,小刘则低下头来,坦白了一切。原来,最初在那个市场办理了几笔业务以后,一个资金中介联系上了她,希望能和她合伙挣大钱。

初入职场的小刘并不明白其中的含义,待见面细聊后,这位姓史的中介便跟她透露了具体方案:他是来往于银行,小贷公司甚至民间高利贷组织多年的资金中介,手上有大批想贷款缺流动资金却条件较差贷不到款的客户,批发市场是本地比较成熟的市场,在这里经营的商户口碑一直较好,只要将原来不是这里经营的客户通过资料造假的方式,伪造成在这里经营的商户,便能够很轻松的放出贷款。

小刘一开始很犹豫,即使初入银行业不久不了解个中的道理,她依然明白这样造假的方式颇有不妥,况且一笔贷款的审核要经过经办人,复核人,部门审批人至少三人之手,仅凭她一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很难将造假客户放贷成功。

但这个中介敏感地抓住了小刘家庭条件一般贪财的弱点,他放言,只要小刘配合他为客户造假放贷,每完成一笔即可拿到放贷金额的5%作为回报,换言之,一笔50万的贷款,入小刘口袋的钱就能达到2.5万之多。2.5万,对于小刘这样刚进银行的见习生来说,相当于几乎一年的工资,在巨额的利益诱惑面前,小刘动心了。

经过几天的思想斗争,小刘决定铤而走险,她主动联系上史中介答应合作,史中介喜出望外,几天后,在本市一家星巴克里,史中介带着已经准备好的假资料,和客户一起坐在了小刘对面。

小刘颤巍巍地将一个由史中介包装造假的客户申请材料经,由师傅老周的系统提交到了胥总处。那是在乡下做小土方工程的客户,农村一套自建房,参与赌博输了不少钱,工程款又迟迟讨不回来,资金链紧张,随时有被追债的危险。

在史中介的精心包装下,这个濒临灭亡的小包工头摇身一变,变成了在批发市场里经营婚庆批发的小老板,从营业执照,税务登记,到房产证,户口本,一套假证件一应俱全。为了防止在老总现场走访阶段露出破绽,小刘,史中介和假客户进行了多次探讨,包括选取市场里一间尚未出租的仓库作为假的经营场所,经营的存货从客户一个熟知的朋友那里临时调点过来,客户的销售额,利润,甚至说话的方式都经过精心的包装打磨,将一个人精心包装成另一个人并从中收取佣金。

这样铤而走险的事情让小刘既害怕又激动,但仿佛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当小刘颤巍巍地将一套客户的假资料由师傅老周的系统提交至胥总处,胥总竟然现场都没去就在意见栏上写下了「同意]二字。

在他们的刻板印象中,这个批发市场是本市最早的集群市场,其中的商户大多经营年限较久生意稳定,老周和胥总在之前几次跟小刘去现场尽职调查真实的客户,并颇为认可之后便对此放松了警惕,既不去现场尽职,也不多过问情况,只是流于形式地翻翻资料就审批完毕。这个客户的20万贷款很快就到账了,当小刘拿着客户给她的1万佣金时,她彻底迷失了,她注定将在这条道路上一条路走到黑。

尝到了第一次的甜头,小刘和史中介开始了肆无忌惮的造假放贷之路,他们抓住了胥总放松警惕不去现场尽职调查的弱点,连经营实体店也不再伪造,提供的资料一应俱全,甚至连反映客户销售额的银行流水账单也造假的不亦乐乎,一个个同意放贷的签字,一次次造假客户的贷款顺利投放,笔笔佣金进入小刘和史中介的口袋,一笔笔风险极高的信贷隐患在庞大的贷款总量中微露萌芽。

到我发现之时,在小刘经办的22笔贷款中,除3笔最早的真实贷款,小刘共投放由中介包装客户的虚假贷款20笔,总金额320万,小刘在这其中拿到了15余万的中介费,而这也只是她自己口述的金额,实际的收入更是不得而知。

从一个入行基本工资不过两千的实习员工,到灰色佣金15万的问题客户经理,小刘在这短短半年里拿到了堪比高级客户经理的收入,却为工作的银行埋下了巨大的信贷风险隐患。

小刘串通行外资金中介人员、包装客户骗贷、收取佣金的事实已经认定,此后的善后和清收工作却遇到了不小的阻碍。原来,按照总行的规定,刚刚入行的实习生并没有放贷款的权限,所有的贷款虽然都由小刘操作,最后的经办人一栏却算在了师傅老周的名下,贷款的经办人是老周,审批人员是胥总,从流程明面上看,跟小刘没有半毛钱关系。

基于此,小刘迫于压力上缴了10多万佣金作为罚款后就没有再来单位上班,行里多次公告对她的停职处分和罚金处罚,她也没有要到行里悔过的意思,对于行里而言,没有劳务关系的实习生并非行里的正式从业人员,不存在开除不开除一说,对于她的处理显得毫无办法。

小刘消失在了我们视野中,最近一次听说她的消息,是在一次市里举办的古筝比赛,从小学习古筝基础不错的她进了一家私立的培训学校教起了小孩子弹古筝拉乐器,气质甜美又耐心的她颇受家长欢迎,看起来,在银行的不堪过去只是她漫长美丽人生的一个小小岔口。

倒霉的是老周和胥总,作为从业了十多年的老客户经理,老周阴沟里翻船,所有的造假贷款全部算在他的名下,一年内就爆发了近80%的逾期,扣罚了至少5万左右。胥总被调离信贷部门,转作贷款清收工作,每日混迹于这些老赖的家中讨钱,工作苦不堪言。

迫于一旦曝光就将影响我行声誉甚至危及领导的考虑,几位大领导协商后决定不予上报也不予报警,所有的包装虚假贷款被当作正常的贷款逾期进入清收流程,这场日旷持久波及范围极广的骗贷案,竟在几个月后被压制的悄无声息,再无人提起。

一年后,当我以为事件平息之时,事情又出现了反转。那位伙同小刘里应外合包装客户造假材料的资金中介老史,因为一件金额上亿的资金诈骗案被公安立案侦查并收押,而主办的经侦民警中就有我的小学同学王钦。

这天,他给我打来了电话,“这个家伙这次涉案的金额巨大,够判他个10年8年的了。对了,你还记不记得前两年你还在之前那家银行时,遇到的双胞胎合伙骗贷的事情?”他顿了顿,随即说出了那句让我释怀的话,“我们在他家中找到了张默、张然的资料,他承认,当初的双胞胎合伙骗贷案,是他一手策划方案,并收取了佣金的。”

有些用户因为没有在银行一线呆过,觉得这个故事像假的。为了证实,我特意调取了一些当时的记录。关键信息已打码,希望能解除你的疑惑。

  

  ‍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卡奇财经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fhnjr.com/?p=6461

作者: 卡奇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