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新 iPhone 的时候,总有一个步骤会让我焦躁,就是迁移微信聊天记录。迁移的过程中,既不能息屏,又不能最小化。而且迁移的速度,总让人想教张小龙做产品。
不过在换新的 Android 手机时,这种焦躁感就会少了许多。原因不是 Android 端微信做地更好,而是主流 Android 系统均已支持的「小窗模式」。
只需要将微信 app 的窗口缩小,悬挂至屏幕的一角,便可以照常刷微博、看视频了。微信也因保持在屏幕上方显示,会正常迁移聊天记录。
此刻,小窗模式的发明者,就是我心中最可爱的人。
我们为什么需要小窗模式
虽然迁移微信聊天记录这一场景,平常很少遇到。但小窗模式带来的便捷、高效,还是有很多场景能够感知的。
比如叫了滴滴之后,不再需要频繁地切换应用来查看司机位置,便可在小窗口得到实时反馈;看网课时,可以在同步记着笔记;玩游戏时,回复消息也不用切出应用……
这些场景,可以简单地归结为三类:
- 从 A 应用,复制内容到 B 应用
- 使用 A 应用时,要临时使用 B 应用
- 使用 A 应用时,B 应用的状态更新频繁,但不需要过多注意力
如果没有小窗模式,我们只好依靠底部的手势条,来频繁地切换应用。或者打开任务管理器,左右滑动寻找自己想要切换的应用。
但在频繁切换应用时,我们势必会消耗更多的注意力,心理负担可能会加重,产生焦虑的情绪。
魅族 Flyme 7 发布会上,原 Flyme 事业部总裁杨颜在介绍小窗模式时,表示「即用即走,非常方便。它会大幅度减少因为频繁的应用跳转而带来的心理负担」。
这话说的没错,「小窗模式」的确属于那些「用了就回不去」的功能。近年来国产几大 Android 操作系统也均在不断迭代、优化小窗模式。
本文将选取 MIUI、EMUI、Flyme、ColorOS、OriginOS(排名不分先后),对其小窗模式进行体验和评价。
那么如何评判小窗模式是否好用呢?
什么交互的人性化、认知和视觉负荷等「设计黑话」,我们放在一边。从用户的角度出发,好用的小窗模式,就是指开启、使用和关闭的时候,都不用经过太多思考,步骤简便易懂,反馈明确可靠就够了。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各家系统对于「小窗模式」的命名各异。比如 MIUI 的叫做「自由窗口」,ColorOS 的叫「闪达窗口」,为了方便阅读,本文我们统一称为「小窗」。
Flyme 9
Flyme 9 的亮点之一便是「小窗模式 3.0」。我们使用魅族 18 Pro,系统版本为最新的 Flyme 9.0.1.1A,来体验其小窗模式。
要打开小窗模式,有以下三种常用的方法:
1. 从屏幕边角向内滑动,再将指尖滑动至想要打开的 app 图标,便可以小窗形式打开对应 app。用户可以在「更多应用」中找到更多 app,也可以自定义优先显示的 app。整体使用感受相当顺滑。
2. 将应用从底部上滑至屏幕上半部分,稍作停顿便可切换为小窗模式。
3. 来消息时,直接点击消息通知下方的「小窗打开」,便可以用小窗模式打开该应用。
小窗呼出后,通过底部的指示条便可以控制其状态了。轻轻上滑,切换成悬浮小窗;轻轻下滑,切换成全屏。
在悬浮小窗状态下,长按可以选择窗口尺寸或静音。双击可将其一步切成全屏模式。
在屏幕显示范围内,用户可以将其任意拖拽。有两个操作细节需要注意:
- 如果拖到屏幕的左侧或右侧之外,小窗便会贴边隐藏,此时默认的依旧有声音播放。
- 如果拖到屏幕的顶端或底部之外,小窗便会自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