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网络杂谈

【散文】丁会仁丨这一片红土地

翻过一座山,趟过一条湖,从沈家垅就来到黄香垅,再从黄香垅就到了官山上。 大沙沈家垅在沈图欢的带领下大变了样,大…

翻过一座山,趟过一条湖,从沈家垅就来到黄香垅,再从黄香垅就到了官山上。
大沙沈家垅在沈图欢的带领下大变了样,大沙光明农业产业园上了电视,大沙官山农业产业园也同样上了电视。
只是一条小路,从光明农业产业园到官山农业产业园,没有大路,车过不去,机械耕作不了,路不通就经济不活,路通经济才通,这是一个不变的真理。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春之计在于早。春天在村庄演绎着,春天在田间地头分享着。
传统农田向高标准农田过渡,传统农民向上班农民转化。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需要充足的劳动力,而农村已经留不住年轻人,传统的农耕必然和日本一样走上机械化农耕。这就必然农村开始高标准化农田,高标准化农田就要打破传统格局,变小土地为大土地,搞土地平整,水肥一体化灌溉,真正实现机械化作业,农村转变耕作方式。
但是,如此大的变革,没有调研,没有调查,就必然有不同的认识程度。有人认为把耕作层的黑土变成了非耕作层的红土,还能有收成吗?也有人认为,以前的“小块田地”好歹是自己的土地,多年耕种如同自己的孩子一样,有颇多的感情,一旦推到变成了“大块田地”,不再是自己的,自己也就无土可种,农村老人是不是和城市的工厂一样,面临着失业。还有人认为“菜篮子工程”是农村的生活工程,菜地变成了高标准农田,还怎么每天生活呢?
田地是死的,人是活的。田地又是敞开心扉的,高低起伏而又旷远。我的建议是,先调研加上调查,首先要调研有多少人种地,其次调研有多少空地荒地,作好调查记录,想种土地的继续种土地,外出务工的不想种的,可以把土地整合一起,但是承包权仍然归土地耕种人。第三,划出一大片菜园地为自留地,自留地一律不能改为高标准农田。第四,实现小地变大地,同时实施“一村一品,一户一田”的目标,按最开始的承包权给最初的人发放盖章的承包权证。第五,不允许土地撂荒,务必耕种,可以自己耕种,也可以承租出去耕种,经营权由村里成立合作社进行统一决策和耕种。第六,划分流转区、自种区,分别交付给经营主体和村民手中耕种。
乡村振兴战略,除了因时地利的政策之外,人更要站在高位,看得更远些,随着人口老龄化,乡村已经成为了事实上老龄化农村,既要保障农村老人的利益,又要让乡村成为出外打工年轻人的后方家园。
一场变革正在悄悄地拉开帷幕,是变革就意味着陈痛。大包干后,耕地细片化,农田小号化,高低各不同,大量的农田抛荒,农村发展后劲不足,农村留不住年轻人,没有人才就没有农村的发展。
破解农村的困境就是让农民富起来,不仅外出打工的人富起来,而且在家种田种地的人也富起来。要想富起来,高标准农田建设,机械化作业,提高农植效益,真正让土地长出性价比高的有机产品,实行“一村一品”,让农民分享变革后的成果。
也许多年以后,“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变得遥远,变革后的农村硕果累累,阡陌纵横变成了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
那片红土地,变得越来越美丽,干净的村庄,甜甜的自来水,宽阔的马路,高标准的农田,变革中的乡村,美仑美奂换新颜……

作者简介:丁会仁,博士,独立作家,高级学者,畅销书作者,高级会计师,高级经济师,多篇文章发表在《人民日报》《新华网》《中国网》《光明网》《市场信息报》《劳动时报》《湛江日报》《作家网》和《作家》等报刊杂志。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卡奇财经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fhnjr.com/?p=55591

作者: 卡奇财经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