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个月的宝宝身高和体重都增加了不少,身体的各项机能也有了很大提升。四肢更加灵活,头部能随着声音和鲜艳的颜色转动,还能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了。妈妈应根据宝宝的实际情况,为宝宝做好大运动、精细运动及语言能力的早期开发。
一、1-2个月的宝宝体格发育指标
1.身高:2月龄的男宝宝的标准身高约为56.5cm-61cm,女宝宝的标准身高约为55.3cm-59.6cm。
2.体重:2月龄男宝宝的标准体重约为5.05kg-6.38kg,女宝宝的标准体重约为4.65kg-5.86kg。
3.头围:宝宝头围的变化没有身高和体重变化那么大,2月龄男宝宝的标准头围约为37.6cm-40.2cm,女宝宝的标准头围约为36.8cm-39.3cm。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头围增长也会越来越不明显。
4.视觉:2月龄宝宝的视力有较大提高,眼睛转动也更加灵活,哭时眼泪也增多了。此阶段,宝宝不仅能注视静止的物体,眼睛还能跟随物体位置的变化而转动,注视的时间也有所延长。
5.听觉:2月龄的宝宝已能辨别声音的方向了,能安静的听周围的声音,喜欢爸爸妈妈和他说话。
二、运动能力
1.大运动:满月后开始,宝宝的动作更灵活了。2月龄的宝宝俯卧时,已经可以抬头45°了,并且能够坚持数秒。有的宝宝甚至可以抬至90°,并向两侧转动。有时,爸爸妈妈还能观察到宝宝蹬腿或试图用手支撑的动作。
2.精细运动:这个时期,宝宝慢慢开始会看自己的小手了,有时,双手会无意识的乱抓。此时,宝宝大多保持握拳的手势,有的宝宝的大拇指已经能够放在拳心外面。
三、认知和语言能力
1.满月后,宝宝慢慢能认得妈妈的声音和脸了,并且喜欢妈妈的怀抱。此时,宝宝也开始注意周围的声音,当有人拿着摇铃逗他时,他会瞪大眼睛,认真的听。并且宝宝对鲜艳的东西更有兴趣,会盯着看。
2.家长在逗宝宝时,宝宝可以发出咯咯的笑声,有时还能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要,并且开始喜欢吮吸自己的小拳头的。
四、生长发育训练
1.精细运动训练
1)抓握能力训练:此时宝宝已经能有力的挥动四肢了,这一时期的宝宝大多保持握拳的手势,有抓握反射。妈妈可以拿一根塑料棒,协助宝宝握在手心,然后帮助宝宝被动的松开和握住塑料棒。抓握训练可两手交替进行,每天1-2次,这样可以促进宝宝手部肌肉的发育。妈妈还可经常给宝宝按摩手心和手指,不断刺激宝宝的抓握能力。
2)手部灵活度训练:妈妈手摇摇铃在宝宝的左右两侧摇动一百天的宝宝发育特征,观察宝宝是否会用手去抓。然后把摇铃放到宝宝手中,让他抓握并摇动摇铃。这样可以锻炼宝宝的听力和反应能力,并且锻炼宝宝手指和手腕的活动能力的。
2.大运动训练
1)抬头训练:宝宝俯卧时,妈妈在宝宝眼前摇晃红球,吸引宝宝抬头。也可以拿宝宝平时喜欢的玩具或者有声音的玩具,尽量鼓励宝宝抬高头或者上半身。每次练习前不要喝奶,避免吐奶,并且每次练习时间不宜太长。
2)踏步训练:宝宝出生4天后开始有踏步反射,妈妈可以双手托住宝宝的腋下一百天的宝宝发育特征,同时支撑好宝宝的头部,让宝宝光脚接触硬的床面或者桌面,训练宝宝做向前踏步的动作,每次练习10步左右,每天1-2次。这样可以加强宝宝腿部的力量,为以后走路奠定基础的。
3.语言和情感训练
1)宝宝在咿咿呀呀叫的时候,妈妈可以模仿宝宝的声音进行回应。在宝宝清醒时,妈妈也可以陪宝宝说话,给他唱歌、听舒缓的音乐或儿歌,从而锻炼宝宝的听力,同时也培养宝宝的乐感,这样也能为宝宝将来的情感和社交能力打基础。
2)拿不同的玩具在宝宝的面前,一边晃动玩具,一边和宝宝说话,看看宝宝对哪个玩具更感兴趣,如宝宝看到某样玩具后特别激动,发出不同的声音,妈妈要及时回应,并鼓励他继续发声。
3)宝宝仰卧在床上时,爸爸妈妈可以叫宝宝的名字,吸引他,或者拿玩具动作,逗宝宝笑。这样可以增进亲子指数,还可训练宝宝的反应。
4.视觉能力训练:妈妈可以继续使用黑白大卡,放在距离宝宝眼睛20厘米左右的地方,每天拿给宝宝看,每隔3-4天换一张卡。也可使用红球,在宝宝的眼前左右来回慢慢移动,使宝宝的头随着红球转动。
5.听觉能力训练:让宝宝听不同的声音,例如拨浪鼓声、下雨打雷声、动物叫声或哭声、笑声等,训练宝宝的听觉反应,丰富宝宝的情感体验。播放声音时,音量不要过大的。
五、中国7岁以下儿童生长发育参照标准
下表为卫生部妇社司发布的《中国7岁以下儿童生长发育参照标准》,宝妈们可以对照一下!
1)下表中“中位数”,表示处于人群的平均水平;
2)如果在“-1sd~中位数~+1sd”即:中位数上下一个标准差范围之内,属于“正常范围”,代表了68%的儿童;
3)如果在“(-2sd~-1sd)或(+1sd~+2sd)”即:中位数上下两个标准差范围之内,则定义为“偏矮(高)”,代表了27.4%的儿童;
4)如果在“(-3sd~-2sd)或(+2sd~+3sd)”即:中位数上下三个标准差之内,则定义为“矮(高)”,代表了4.6%的儿童。极少儿童在三个标准差(+3sd)之外(比例小于0.5%)。
所有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够健康成长,但是宝宝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科学的养育方法,努力学习成为一个合格的父母,是每个父母的重要责任。如果觉得哲妈妈分享的育儿知识对您有帮助,欢迎继续关注“哲妈妈成长记”,支持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