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如何报销费用
摘要:老板与员工报销费用有何区别?一是自由度大,二是单据往往不完整,有时“白条”一张就入账,财务人员也不好多问,而且多数情形下还是代理记账。还有的时候就是发票不配应,甚至个人消费与单位消费支出根本无法分清,这也是老板报销的一个特点。对于税务来讲,主要是关注有没有不真实的费用,还有就是有没有不该抵的进项税额的发票!
一般来讲,股东报销费用,有时自己于公于私确实难以分清,曾经小编遇到这样一个故事:
某股东老板准备报销车辆年检费,主管会计很坚持原则,说:“公司没有车,如何有年检费列支,不对啊!”如果是一个很完善的公司,这+不相关的费用,有严格的利益界限。但是对于一个小公司,基本上没有主管的限制,此时,小编给的建议是,可以报销,但要告诉老板:
一是,这个费用属于老板个人的费用,属于个人所得,有个税问题;
二是,企业所得税,由于不属于与生产经营相关,也难举证,会计的处理就不让税前扣除作调整行了。
所以从上面的分析来看,理解上公司的财产与个人的财产是分离的,但是确有时难以划分彼此费用的界限,对于个人的行为,有时确实或多或少地有影响到公司的关联影响。如果不涉及到其他股东、债权人利益损害,也没有特别违背法律法规的地方,余下的就是税上的规则判断与处理了。对于上市公司,可能我们平时认为会是完全很合规的,其实上市公司如果再报销费用的方式,就太低档次了,比如高溢价的购买古董、拍电影或宣传片、关联交易等,公众投资购买股票的钱,往往就这样被“转移”了。
再来说说报销费用中发票的事公司所得税费用怎么算,如果单单是报销普通发票,似乎这个事,并没有惊天动地的影响,最多补补个税、企业所得税前不让扣除就停止了。但是,如果是动了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抵扣,到了一定的额度,成了一个连锁的案件的时候,此时的风险并不是钱的问题了,还有刑事责任的问题,因此非常诚恳地劝告我们的企业创业人,如果是真实的业务,且有业务相关性的,可以报专用发票,抵税,真实,不关联到虚开情形。但是如果没有业务就是“买票”或利用别人不用的票报销,此时就要谨慎小心了。
报销费用,我们的财务人员要对于形式要件进行复核,而我们的创业者们要对真实、相关有所理解,甚至你拿的“白条”报销,也不会落到虚开的罪名中去。同时老板们对于高管报销的费用,更要严格要求,不要为了一点抵扣出卖了自己的底线。当然,有很多方式是可以为高管减少税负的安排,此时就需要我们用好财税的优惠政策、地方政策,结合企业的经营发展来安排了。
通常意义上看,如果单从税的角度,报销费用无非就是两个问题:一个是个人所得计征个人所得税;二是企业所得税税前不得扣除。为了规避这两个问题,我们可能总是在解释为这是公司发生的费用,其实说实话,有时真是无法区分的,比如用餐,到底是个人单独吃的还是公司业务整体吃的,这是很难考究的。而比较明显的比如报销的婴儿用品,这就明显属于不相关的支出了。在现实当中,这种检查的力度并不能普遍有效地的开展。
我们的建议
如果你认为随意报销是可以自由发挥了,这就大错特错了,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的问题,如果个人取得的专用发票是“虚开”而来的,很有可能将公司及个人陷入刑事责任的风险,这是商业人士必须要规避的“红钱”,甚至有的公司还让员工在报销个人费用的时候,竟然基于抵扣之需,利益最大化的考虑公司所得税费用怎么算,一定让其取得专用发票,这是错上加错,宁肯多花一点钱,也不要在这一点上产生风险,有多少商业名人因此断送前程,这一点切不宜含糊。
在报销费用的时候,如果是真实的业务,就不要害怕取得专用发票,但是形式要件要充分掌握,填开一定要规范,这样给财务人员也会带来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