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市的名字是代表着一方水土的文化和蕴意,在我国不少的文化名城除了固定的名字之外还有着具有当地特色的别称。例如重庆(山城、雾都)、成都(蓉城)、广州(花城)、济南(泉城)、昆明(春城)、南京(金陵)、厦门(鹭城)、兰州(金城)、西宁(夏都)、银川(凤凰城)等等,都是较为体现着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典故和特点;叫起来也是朗朗上口,充满美感。

而作为新疆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乌鲁木齐的别称一直以来就是以“乌市”据称,甚至在坊间还笑谈为“鸟市”,感觉起来只是乌鲁木齐市的缩写而已,并没有体现出首府的历史文化特色。那么,乌鲁木齐除此之外就真的再没有文化内涵可挖掘了吗?对于此,还有就是历史上的曾用名“迪化”,而后来正是因为“迪化”二字因为歧视之意才被放弃,况且其中并无什么较多的特色而言。
其实历史上的乌鲁木齐曾一度多次重建城池并分别命名,最早在车师后国时期就称作为淤赖城,这也是乌鲁木齐历史上的“第一城”名称;后又在唐朝时期在今天的乌鲁木齐南郊修建轮台城,即乌拉泊古城。而乌鲁木齐的建城史最为辉煌时期还是在清朝的乾隆时期,也就是在乾隆时期大兴土木修建城池,当时最为鼎盛时的境况可谓“繁华富庶,甲于关外”,这个时期也是把这座城市称为乌鲁木齐的开始。

乌鲁木齐城市的另外三次扩建一个是在建城八年之后,在原城池的基础上向北扩展,也就是后来的“迪化城”;清政府最后两次扩建乌鲁木齐时期就是老满城和新满城。老满城即巩宁城,为乾隆三十七年间所建;新满城则是在巩宁城被毁之后于光绪六年所建。因此说,乌鲁木齐历史上的多次易名还是充满着一定的文化内涵的。
到了现代时期,由于乌鲁木齐的区位情况,又有着“亚心之都”的美誉,但是由于乌鲁木齐本身四字所称,如果再把“亚心之都”作为别称,似乎不是很顺口也不易记。而乌鲁木齐的市树市花则分别为大叶榆树和玫瑰花,也是体现着乌鲁木齐边城的独特植被,其实城市的别称是不是可以在建筑和自然景观上做做文章呢?

但对于乌鲁木齐的别称问题在坊间多年也是较为关注,在除了“乌市”之外,也有提议叫作“雪城”,因为大半年白雪皑皑的首府确是较为别切;也有提议把“亚心之都”简化为“亚都”等等。如果这样称呼“雪城乌鲁木齐”或“亚都乌鲁木齐”等,叫起来似乎也较为顺口,同时也能体现着乌鲁木齐的地方特点。
如果还有其他更好体现乌鲁木齐历史文化特色的别称,大家提议一下,看看哪个最为贴切更好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