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网络杂谈

李鸿章在100多年前就曾告诫世人:若想中国无后患,必须灭其国

1894年,甲午中日海战大败之后,总管北洋水师的李鸿章哭了,大清太弱,日本太强,慈禧太后为保她的统治地位,不主…

1894年,甲午中日海战大败之后,总管北洋水师的李鸿章哭了,大清太弱,日本太强,慈禧太后为保她的统治地位,不主战反主和的态度让他很是寒心

但他还是不得不收拾情绪,带着慈禧的懿旨来到日本马关,再次签下不平等的和谈条约,换大清一时半会儿的安宁。

已经代表清廷多次外交的李鸿章很有谈判经验,但也架不住日本的得寸进尺和咄咄逼人。

面对种种过分的条件,李鸿章无奈,可又没能力拒绝。《马关条约》签完后,李鸿章忧心忡忡对后人告诫到:想要国家没后患,日本必须灭掉。

后来居上的日本

日本曾经非常落后,我国的农耕都成熟了,他们还过着打鱼捕猎的原始生活。直到有秦人东渡去了日本,给他们带去先进的技术,才慢慢发展起来。

唐朝时,日本还积极地来我国学习文化和治国经验,到了明朝时,他们就已开始对我国意图不轨了。

戚继光带军打败了日本海盗后,日本沉寂了一段时间,酝酿更大的侵略计划。

明治维新后,日本很快确定了一项“大陆政策”,跨过朝鲜,以中国为中心,逐步侵吞东南亚。

不得不佩服日本的志气,一个物资匮乏的小岛国,想对外侵略,得要有多大的决心和准备。

也许正是如此,清廷才小瞧了日本,并没有把它的发展当回事。并且李鸿章牵头的洋务运动进行得如火如荼,办学堂、建工厂、造武器、买军舰,每个项目都应接不暇,清皇室以为大清的实力又恢复了

于是在日本侵略大清的藩属国朝鲜,朝鲜国王来求救时,光绪想都没想,就答应出兵。这次清军暂时压制了日军,但十年后日本带着更强大的军事力量,又打了回来。

日本侵华的决心

明治天皇为了发展海陆军力,每年自掏腰包30万,而反观慈禧太后,军饷没给够不说,还为了给自己过生日挪用北洋水师的军饷,害得他们没钱升级武器,硬着头皮上战场,结果全军覆没。

1890年,大清的海军力量是远超日本的,比军舰,2000吨位以上的,北洋水师有7艘,日本才5艘。

但明治天皇以身作则节俭,把钱都砸给海军,在甲午战争之前,日本已经赶超了大清。

军舰32艘,鱼雷艇24艘,6个野战师,1个近卫师团,清军已然不是对手,反而认为自己这十年的洋务运动搞得非常成功,没把日本放在眼里。

北洋水师,也从1888年之后再没添过战舰,老式的战舰火力差,射程短,航速慢。

1891年之后,清军更是连武器弹药都没有购买过,军队训练也相当懈怠。但光绪帝没有意识到这些问题,他还在跟慈禧争权呢。

1894年,朝鲜国内爆发起义,又来向清廷求援。清军进入朝鲜后,按照十年前的《中日天津条约》知会日本,日本觉得这是一次绝好的机会,于是立刻出兵,准备发动侵略战争。

在日本的阴谋明显写在脸上的时候,慈禧却认为战事不该影响她过60大寿,直到中日谈判彻底谈崩,清廷才急忙增兵朝鲜。很快,中日战争爆发,日本多年的计划终于实现。

经过小半年的战事,清军全线溃败,李鸿章又被推上了风口浪尖去“卖国”。

1895年4月17日,李鸿章和长子李经方,同日本代表伊藤博文等人签署了《马关条约》,规定将辽东半岛、台湾岛、澎湖列岛划给日本,还要赔付日本2亿两白银。

此外,大清还要开放商埠,允许日本在口岸办厂。起先李鸿章并不想同意割让这么多土地,奈何自己的性命当时攥在别人手里,才被迫签了字。

这时的他终于明白,他曾经还想过联合日本对抗沙俄的主张,大错特错。

1874年,日本借口琉球事件,出兵台湾省时,李鸿章并没有发现日本的威胁。当时日本明白实力不够立即吞并台湾省,便采取外交方式,要求清廷赔了50万两白银的抚恤金。

李鸿章认为,如果因为这件事跟日本开战,可能会让其他列强抓住机会攻打大清,于是吩咐福建船政大臣沈葆桢不要开战,操练一下吓吓日本就行了

甲午战争打响之前,李鸿章也主和,想保存北洋水师的力量,可光绪再三要求,加上谈判失败,他才不得已同意出兵。

《马关条约》签完,李鸿章心一下子凉了,他知道日本永远不会满足,且不会等大清慢慢积蓄力量来对付它,大清若想保太平,得狠狠地打击日本,灭掉这个岛国最好。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卡奇财经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fhnjr.com/?p=39870

作者: 卡奇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