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美丽泰州讯 (刘芹 张卫兵 贾健)9月1日起,泰州市区将启动实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工作!据悉,这是泰州市实施的一项新的社会保险险种,相对传统“五险一金”而言,可以称之为 “第六险”。今后长期失能的参保人员将可获得20元——80元∕天的补贴,缓解“一人失能、全家失衡”的家庭困境。
有此一问:
长护险制度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据了解,长期护理保险是指参保人员因年老、疾病、伤残等原因导致长期失能,为长期失能人员基本生活照料和与基本生活密切相关的医疗护理提供资金或服务保障的社会保险制度。
会上明确了长护险保障对象、保障内容和保障方式等3个方面的基本信息,保障对象有2个条件:一是参保人员,二是长期失能,而且必须是同时具备;保障内容也是2块:一是基本生活照料,如洗发、手足清洁、助浴等,二是与基本生活密切相关的医疗护理,如灌肠、导尿、压疮护理等,两种待遇可同时享受,也可单独享受;保障的方式也是2种,一是提供资金补助,二是提供相应服务,视具体的照护形式给予相应的保障。
市区即将实施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主要内容可概括为“123456”,即:一个核心目标、覆盖两类人群、三类照护机构、四种筹资渠道、五种照护方式、六项经办管理。
【一个核心目标】:解决长期重度失能参保人员的护理和日常照料难题,减轻其家庭负担。
【覆盖两类人群】:市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对象,约160万人,不是参保对象不可享受长护险待遇。
【三类照护机构】:定点医疗机构,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等;养老(托养)机构,如养老院、残疾人康复护理院等;居家上门照护机构,如专业养老服务公司等。
【四种筹资渠道】:筹资渠道上,主要采取个人缴纳、医保统筹基金划拨、财政补助、社会捐助等四种方式。筹资标准上,综合考虑泰州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失能人员护理需求、照护机构服务成本以及长护险基金运行等因素,建立长护险基金筹资动态调整机制。2019年筹资标准为30元/人,其中个人免缴费,医保统筹基金划拔15元/人,财政补助15元/人。2020年筹资标准暂定为每人80元/年,其中个人缴纳20元/年,医保统筹基金划拨30元/年,财政补助30元/年。
未成年人(包括在校学生)、市区职能部门确认的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员、特困供养人员、享受民政部门定期定量生活补助费的20世纪60年代精减退职职工、重点优抚对象、享受政府基本生活保障的孤儿、低收入家庭中的重度精神病患者、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一、二级)的人员、特困职工及家庭成员、农村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个人缴纳部分由市、区财政部门按照规定全额补助。
【五种照护方式及待遇标准】:泰州市长期护理保险照护服务有关基本生活照料和与基本生活密切相关的医疗护理项目有28项,经评估符合重度失能标准的参保人员,可根据个人需要选择不同的照护服务方式及服务项目和内容,由长期护理保险基金按以下标准支付:
一是选择入住定点医疗机构的,长护险基金按80元/人·天的标准支付给医疗机构。
二是选择入住定点养老服务机构、残疾人托养机构的,长护险基金按60元/人·天的标准支付给养老服务机构。
三是选择居家接受定点照护机构提供上门照护服务的,在规定的服务项目及标准范围内,长护险基金按照1200元/人·月的标准支付定点照护机构。
四是选择居家接受亲情照护服务的,长护险基金按照20元/人·天的标准支付亲情照护服务补助。
五是在市外(不含境外)居住的,无论失能人员选择哪种服务方式,长护险基金统一按照20元/人·天的标准支付照护服务补助。
【六项经办管理】:为了提高长护险工作效能,我们专门出台了相关制度文件,规范了6大块经办管理内容:一是对承办的商保公司管理;二是对定点照护机构管理;三是对参保人员进行失能评估管理;四是基金结算支付管理;五是信息系统管理;六是基金监督管理。目的就是让失能人员享受高质量服务,保障基金健康安全运行,实现长护险事业可持续发展。
长期护理险
缓解“一人失能、全家失衡”的家庭困境
长期护理险实施后,对市民而言有哪些好处呢?
据悉,长期护理险可以缓解失能人员及其家庭负担。泰州市区重度失能人员约为9000人,其中不少年事已高,他们生活不能自理,且经常出现感染、高烧、褥疮、坏疽等家庭难以处理的病情。目前只能反复住院或长期住院,不仅医疗负担沉重,且家属陪床也难以承受。长护保险制度实施后,将有效解决长期失能人员护理和日常照料难题,参保人员最高可享受到每月2400元的照护资金补助,享受到专业机构和人员提供的护理服务,缓解“一人失能、全家失衡”的家庭困境。
减轻医保基金支付压力。长护保险作为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的补充和延伸,一方面将疾病治疗、恢复性治疗护理与维持性护理进行适当划分,引导护理服务由医院向照护机构转移,从而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另一方面,通过设立长护险专项基金可增加基金共济能力,缓解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基金支付压力。
促进“医养结合”大健康产业发展。2018年末,全市60周岁老年人口131.8万人,比上年增长1.36万人。随着老龄化的加剧,失能老人的增多,失能老人的护理需求规模日趋庞大,养老服务业供需矛盾日渐突出。长护保险制度实施后,相关服务机构有了稳定的基金支持,可吸引社会力量加大对照护服务机构的投入,推动医养结合、医护结合服务机构建设,同时也将激发市场对照护服务人才的需求,增加就业岗位,促进全市大健康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