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年来随着无线网络的快速发展,智能手机成了我们日常生活的标配产品,不过使用中也有很多的漏洞和问题被曝光出来,特别在隐私安全方面,在去年央视就曝光了50多款应用有窃取用户个人隐私的问题,在引发热议之余,用户隐私安全的问题再一次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手机厂商同样也开始关注这样的问题,在系统上为用户提供了一些功能,那么除了从系统层面禁止之外,如何才能有效的避免用户在使用手机时隐私泄露?接下来我就为大家推荐几个使用手机软件时的习惯,帮助大家提高隐私安全防范措施。

一,谨防藏在软件中的窃贼插件
在报道播出之后,相信大家对于SDK应该都有所耳闻,在编程开发中的意思就是软件开发包(SDK),而在手机APP中它也是负责提供一些功能或服务的插件。SDK可以为特定的软件包、应用软件、软件框架、硬件平台、操作系统等产品提供服务。简单来说,它可以帮助软件实现一些使用功能,并且具有读取、存储、传输数据等能力。

正是由于SDK的这些特性,一些不法分子通过对应用添加SDK,读取手机设备的IMEI、IMSI、运营商信息、电话号码、短信记录、通讯录、应用安装列表和传感器信息,并将这些隐私信息传输至其他的服务器,以便盗取用户隐私信息。
用户通过不同途径下载的应用,许多都存在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偷偷窃取用户隐私的嫌疑。不知不觉中,自己的信息就被传到其他地方,如果是涉及金钱转账等交易验证码泄露,将会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
那么,找到发现了这些问题,我们要如何有效的避免信息的泄露问题就成了我们日常使用手机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二,进行有效的防范
APP如果想要读写手机内的信息以及个人隐私问题,往往都是需要先获取相应的“权限”。APP的使用权限就是保护用户个人数据的最基本的屏障。不过,大部分人图省事在下载新应用后,一般都直接全部点击“允许”了。而这一行为也就给了一些“盗窃”插件有了可乘之机。
安装APP的时候,许多人都会遇到不点击“允许”就没法使用的问题,所以为了图省事就直接一路点击全部允许了。这种做法显然是不对的,应用的权限肯定是应选择性的开启,不能偷懒全部同意,特别是注意自己不太熟悉或者涉及金钱的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