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资讯

千秋笔墨入画图——吕建德书法赏析

王羲之是我国古代杰出的书法家,荣获“书圣”之称。《兰亭序》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也是名至实归的天下第一行书。东…

王羲之是我国古代杰出的书法家,荣获“书圣”之称。《兰亭序》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也是名至实归的天下第一行书。东晋永和九年,王羲之等四十一人在兰亭举行了一次著名的诗酒集会,与会者临流赋诗,各抒怀抱,抄录成集,王羲之为诗集作了序言。观吕建德先生所书《兰亭序》,骨力劲峭,自然流逸,得晋人之飘逸与规矩,在线条的若有若无之间,体现出小楷的最高境界。

千秋笔墨入画图——吕建德书法赏析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诗中的台城,旧址在今南京市玄武湖旁,与鸡鸣山相接。从东晋到南朝,这里一直是朝廷禁省(晋、宋间称禁省为台,故禁城亦称台城)和皇宫所在地。那些奢侈无度的帝王,象比赛一样,一个个在台城中造起豪华宏伟、金碧辉煌的宫殿。至中唐,昔日繁华的台城已是“万户千门成野草”,到晚唐韦庄时,这里就更荒废不堪了。记得三十多年前,我在南京小住了五、六天,凭吊古迹,遍游名胜,特意去鸡鸣寺北与明城墙相接的一段寻觅台城遗址,仔细观察发现,遗址处的城砖与附近明代城墙所用砖的规格确实不同。

起句不正面描绘台城,而是着意渲染氛围。江南的春雨,密且细,在霏霏雨丝中,四望迷蒙,如烟笼雾罩,给人以如梦似幻的感觉,情致缠绵。暮春三月,碧草如茵,又显出自然界的勃勃生机。次句“鸟空啼”的“空”,写出了台城落寞萧瑟之状,加深了“六朝如梦”的悲凉。那些在台城追欢逐乐的六朝帝王早已成为匆匆过客,只有鸟儿仍在发出欢快的啼鸣。“最是”二字,突出强调了堤柳的“无情”和诗人的感伤,以繁荣茂盛自然景物的“依旧”暗示人世沧桑。融情于景,终古如斯的长堤烟柳和转瞬即逝的六代豪华形成鲜明的对比,以物的“无情”反托人的伤痛,充满了吊古伤今的哀愁。

千秋笔墨入画图——吕建德书法赏析

  徜徉于展室,我仔细地欣赏着。“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这首《汉江临眺》最能代表王维诗歌的独创风格。诗人将汉江横卧楚塞而接“三湘”通“九派”的浩渺水势,将忽隐忽现、时有时无的苍茫山色,将飘浮在水滨前、与远处天空一起翻涌摇荡的襄阳城邑,轻笔淡墨,融画入诗,又寓情于景。难怪王士贞说:“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是诗家俊语,却入画三昧。”

全诗用白描的写法,从大处落笔,以简驭繁,以形写意。甚至不写山色是青是紫,是浓是淡,只说其若有若无,真像一幅水墨画,一切都是粗线条的,毫无琐细之感。在山水诗的创造上,开启一代诗风。他力求勾勒一幅画面,表现一种意境,给人以浑然一体的印象。正如清人沈德潜之点评“每从不着力处得之”。而书法作为文章的载体,诗词歌赋之名篇,经书法大家的妙手点睛,便更能彰显其超凡的神情风韵。

千秋笔墨入画图——吕建德书法赏析

  万树梅花一潭水 四时烟雨半山云

流连在展室,我认真地观看着。心绪追逐着诗的意境恣肆纵放,情感跟随着墨的点划起伏荡漾。不由想起康熙帝为董其昌的墨迹题过的一段跋语:“华亭董其昌书法,天姿迥异。其高秀圆润之致,流行于褚(chǔ纸)墨间,非诸家所能及也。每于若不经意处,风神独绝。如清风飘拂,微云卷舒,颇得天然之趣”……

千秋笔墨入画图——吕建德书法赏析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的这首边塞诗是唐诗中的珍品,引领着我走进了西北高原,看那滔滔黄河从天际奔腾而来,好像一条丝带逶迤飞上云端。与辽阔的原野相称的是矗立的高山,山环抱着一片孤城,相形之下,越见山势巍峨雄壮。“黄河”与“白云”,“一片孤城”与“万仞山”,句中自对,神思飞跃,千秋笔墨入画图。

古代的西北,人烟稀少,气候异常,然而土地辽阔,河山壮丽。它没有旖旎宜人的江南风光,却另有一种勾魂摄魄的力量,一种“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美。吕建德先生的这幅作品,选用了结体谨严,笔姿厚重,沉稳大方、雄健挺拔的魏碑行书体书写,与王之涣的千古奇句一脉相承,浑然一体,珠联璧合,展现出气势雄浑,意境阔大的盛唐精神,让人感到一种来自远古的幽香书卷气,同时也领略到书法家的胸襟和气度。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卡奇财经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fhnjr.com/?p=2543

作者: 卡奇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