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网络杂谈

传媒行业深度研究报告:摇摆中前进

  为何要研究日韩经验?人口结构、教育制度、文化习俗上均高度相似。日韩两国在战后都经历了婴儿潮,同时也都比中国…

  为何要研究日韩经验?人口结构、教育制度、文化习俗上均高度相似。日韩两国在战后都经历了婴儿潮,同时也都比中国更早地面临了“少子化”的挑战。

  此外,东亚三国同样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相比于其他国家,更倾向于将资源向教育倾斜,同样具有深厚的补习文化传统。在教育制度上,日韩两国的学制均为“六三三四”,义务教育阶段均为小学+初中的九年义务教育。因此,研究日韩两国教育政策的演变和其对于教培行业的影响有着重要的意义。

  日韩教育政策演变:在公平与自由、理想和现实的摇摆中曲折前进。为更好的实现教育公平,两国政府分别从教学内容、教学资源、考核方式等多个个角度对教育政策进行了调整。在20 世纪70 年代末两国分别开始进行“宽松教育改革”和“高中平等化改革”。但从结果看,对两国改革政策的评价均是毁誉参半。其教育政策始终保持着摇摆,平等化与精英化、教育理想(素质教育)和社会现实(应试选拔)之间很难取得完美的平衡,日本在减负之后重新开始增负,韩国在平等化和精英化之间则反复变化,教育政策始终在“进三退二”

  中曲折中前进。

  日本的经验告诉我们:减少校内授课的内容和降低校内教育的难度不会降低课外辅导的需求。日本出于对“填鸭式教学”的反思和降低学生学习负担的考虑推行了“宽松教育”的政策,校内教学的内容数量、授课时间、教学和考核难度都有所下降。但校内学习的“宽松”带来的却是校外培训的爆发,日本学生的参培率和课外辅导机构学习塾的数量都在推行“宽松教育”的二十年间迅速增长。究其原因,课外辅导需求并非是学习内容的多与难,而是名校教育资源的相对稀缺,校内教育的宽松和升学的压力越不对称,就越将更多的学生推向课外补习。

  从韩国经验看:改变选拔方式和增加高等教育供给并不会给辅导热降温。无论是对于各高中实力上的平衡还是进一步扩大高等教育供给实现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均未能降低韩国民众对于课外补习的需求,韩国学生的课外补习率在改革期间从20%+上升到70%以上。而直接出台政策禁止课外辅导也只是短暂压制了需求,并将大量学生推到更难监管的私人家教市场。进一步加深了韩国教育的阶级化差异,“去培训”和“高考加入素质教育”不但未能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甚至加重了家长的经济压力,更严重地破坏教育公平。

  可行的方向:加大校内教育和放学后公益教育产品供给。日韩两国的教育政策改革过程表明,办学体制改革需以需求者也就是家长和学生的核心需求为中心。在早期的“放学后学校”体制改革中,政府初衷是想要全方面发展学生素质,将学生从沉重的学习负担中解脱出来,却忽略了其面临的升学压力,在学生普遍补习且校内质量不足却有需求的情况下,强推素质教育必然会遭到抵触。而改革后的政策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家长释放焦虑需求”、“家长托管需求”,有效地减少了教育的差距、降低了学生家长的负担,经验值得我国借鉴和学习。

  我们认为未来我国教育政策将秉持“加强校内教育竞争力、着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完善职业教育体系”的宗旨进行改革。围绕放学后课后服务、课堂教学信息化、素质教育、职业教育的投资机会值得关注。

  风险提示:政策变化超预期;人口变化速度超预期;行业渗透率不达预期。

(文章来源:华创证券)


文章来源:华创证券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卡奇财经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fhnjr.com/?p=18231

作者: 85445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