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见:
6月24日,发改委回复网民关于居民阶梯电价制度的问题。提问认为,从用电结构看,居民用电需求连年增长,但阶梯电价制度标准却长久未变。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却自2012年以来保持连年正增长,在多数年份高出全社会用电量增速。但用于区别电价的用电量阶梯标准长久未更新。随着居民用电基本需求不断增长,或使得一般居民用电成本不断提升。发改委的回应则侧重于电力的单位成本,认为居民生活用电均价始终低于全社会平均销售电价,受到工商业电价的横向补贴。
在答复中,发改委针对两项“扭曲”先后给出了解决方案。首先,面对阶梯电价制度可能“过时”的质疑,发改委回应称,将在后续完善居民阶梯电价制度。其次,发改委在回应中强调将“逐步缓解电价交叉补贴,使电力价格更好地反映供电成本,还原电力的商品属性”。
我们认为,“使电力价格更好地反映供电成本”是电力市场化落地的重要信号,将有助于能源消费结构转型。
从平均上网电价来看,水电<燃煤<核电<风电<燃气<生物质<光伏上网电价,清洁能源的上网电价普遍高于燃煤。在严控煤炭消耗总量的大背景下,电力要素市场化将有助于电力价格匹配光伏、风电等清洁能源的供电成本。同时,电力市场化也将激励清洁能源产业通过技术创新降低度电成本,主动缩窄清洁能源绿色溢价,为能源结构清洁化转型形成激励相容的价格调控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