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网络杂谈

智能运维从拓荒走向深耕,云智慧领跑的升势和胜势

  2016年,Gartner首次定义了智能运维(AIOps)的概念,并指出到2022年全球50%的企业将会部…

  2016年,Gartner首次定义了智能运维(AIOps)的概念,并指出到2022年全球50%的企业将会部署AIOps平台进行数字化转型。

  正是对AIOps智能运维市场的热望,过去几年在国内运维市场也产生了一阵“风口效应”,包括传统ITOM/ITSM厂商、新兴APM/NPM厂商以及传统企业级厂商纷纷进入智能运维市场,这极大地推动了整个市场对AIOps智能运维认可的同时,也让这个垂直细分领域的赛道变得十分的拥挤。

  在此过程中,作为中国智能运维市场的倡导者,也是落地的开拓者和领跑者,云智慧自成立以来就一直保持迅猛发展的势头。近日,云智慧正式宣布完成D3轮6000万美元融资,这是国内智能运维领域获得的最大单笔融资。可以说,强劲的市场表现和发展潜力,不但让云智慧在国内智能运维市场“脱颖而出”,同时也让云智慧正在成为全球智能运维市场中一股不可忽视的“中国创新力量”。

  那么,在这背后云智慧为何屡屡受到市场和客户的“追捧”?它究竟有哪些独特的技术优势和核心竞争力?更为关键的是,云智慧在中国智能运维市场的突破与创新之路,又给整个业界带来了哪些重要的价值与启示呢?

  闯出智能运维新蓝海

  众所周知,年初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企业运维能力重塑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放大,企业开始重新审视在不确定性环境下数字化的应变能力,而这也对企业的业务运维能力和数字化体验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云智慧总裁刘洪涛

  云智慧总裁刘洪涛对此“感同身受”。他说,今年的疫情给整个运维市场带来两个显著变化,一方面是随着数字化转型的加速,客户越来越多的业务都跑在系统之上,因此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连续性至关重要,这让运维的价值得以真正释放。

  另一方面,过去传统运维的业务价值主要是为了让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仅仅只是让系统“活着”,但在全新的环境之下,企业的运维目标不仅要“活着”,而且要活得更好,包括系统性能、用户感知体验、业务的运营效率和运维质量都需要全面的关注。

  云智慧在2016年率先在业内提出了业务运维的理念,随后公司开启了从产品到解决方案的转型,如今也被验证是成功的。业务运维不仅是一种理念,更多的还是一种方法论,帮助客户从业务的视角来看待运维的工作,以及价值呈现。

  也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过去几年围绕业务运维的定位,云智慧不断打磨和丰富解决方案,同时深入用户的关键运维应用场景,由此在中国闯出了一片智能运维的新蓝海,具体而言:

  一是,从产品和方案看,经过多年的自主研发,云智慧已经形成针对数字化系统的咨询、建设、运维、管理和运营全生命周期智能运维产品体系,产品线涵盖了基础监控、应用性能管理(APM)、智能日志分析、ITSM、CMDB、运维事件管理、自动化运维等各方面,可配合用户的9大类IT运维场景形成专属行业解决方案,成为国内唯一可以提供智能运维全栈解决方案的服务商。

  不仅如此,2018年3月,云智慧智能业务运维平台正式发布,更在国内率先实现了AIOps智能运维的产品化、工程化和场景化,由此也推动云智慧从业务运维走向了智能业务运维的升级和升维,并成功抢占中国智能运维市场“C位”。

  二是,从业务能力延伸看,云智慧也正从过去的ITOM(IT运维管理)延伸到ITSM领域(IT服务管理),这无疑给云智慧的发展带来了更大的想象力空间。

  例如,云智慧创新推出的智能变电站解决方案——变电站数字孪生评价系统今年就成功落地某电力客户。“云智慧实际上是把IT领域的运维方法论和产品方案,移植到了电力领域,借助数字孪生、大数据、AIOps等新技术打造出的电力智能运维系统,将进一步提升运维效率,保障电网稳定运行,这也是云智慧在整个行业中做到了率先的突破,其跨界的价值意义重大,我们认为除了IT运维之外,未来更广阔的市场将在IOT领域。”刘洪涛说。

  三是,从市场的影响力看,云智慧凭借智能运维产品和技术的领先优势以及在金融、能源、交通等行业头部客户智能运维项目中的丰硕应用成果,更是连续三年入选Gartner AIOps相关报告。除此之外,云智慧还作为智能运维国家标准编制企业之一,推动智能运维体系在国内的建设和推广应用。

  由此可见,不吝啬于对技术创新的投入,不断创新行业落地的模式,同时始终坚持公司发展方向上的战略定力,是云智慧在中国智能运维市场闯出一片新蓝海的关键所在。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卡奇财经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hnjr.com/?p=19598

作者: 85445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